设施果树栽培的基本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落叶果树通过自然休眠后,由于外界环境不适宜于其生长发育而处于被迫休眠状态。而设施果树栽培是使果树顺利通过自然休眠后,人为创造一个适宜于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使果树提前发芽、开花、结果,它的管理方式有别于露地栽培。果树进行设施栽培必须坚持从当地环境出发的原则,借鉴外地经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栽培技术。
设施果树品种选择原则
设施果树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设施栽培的成败,品种选择在设施栽培中尤为重要,在品种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一、促成栽培,应选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利提早上市;延迟栽培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二、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易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以进行早期或超早期保护生产。三、选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四、以鲜食为主,选个大、色艳、酸甜适口、商品性强、品质优的品种。五、选适应性强,尤其是对环境条件适应范围较广、耐弱光且抗病性强的品种。六、选树体紧凑矮化、易开花、结果早的品种。
设施果树需冷量及破眠技术
从环境上讲,设施果树促成栽培,扣棚时间愈早,成熟上市时间愈提前,效益越高。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提前和随意定的。因为,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习性,如果低温累积量不够,达不到果树需冷量,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但往往开花不整齐,生产周期长,坐果率低。因此,需冷量是决定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满足果树的需冷量,使其通过自然休眠后扣棚是设施栽培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果树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是,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有效温度是0℃~7.2℃的低温累积小时数(称需冷量),而10℃以上或0℃以下的温度对低温累积小时数基本上无效。一般来讲,桃的需冷量在800~1200小时,杏的需冷量在500~900小时,李的需冷量在700~1000小时,葡萄的需冷量在1000~1500小时。
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来打破果树休眠,即当外界平均温度低于10℃时,一般在7℃~8℃,开始扣棚保温,覆盖薄膜并加盖草苫,只是草苫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晚揭开草苫,打开风口作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保持夜晚低温。大多数落叶果树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20~30天,便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进行保护栽培即可。
目前,生产中葡萄设施栽培多使用石灰氮来打破休眠。石灰氮学名氰氨基化钙,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处理的提前20~25天发芽且发芽整齐。每1公斤石灰氮需加40℃~50℃的温水5公斤,使用时,将石灰氮和温水放入桶或盆中,不停地搅拌,充分浸泡2小时以上使其均匀呈糊状,并加入适量展着剂,然后用小毛刷蘸取适量,均匀涂抹在葡萄结果枝上部和两侧芽眼处,涂抹长度为枝蔓的2/3,涂抹后将枝蔓顺行贴到地面并覆盖薄膜保湿3~5天。
设施果树栽培的环境调控
设施果树栽培要为植株生长创造特殊的、可控的小区环境,而不是对自然环境的简单模仿和移植。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树种、品种的最适环境模型不尽相同,应根据当地条件区别对待,灵活调控。影响果树设施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光、温度、湿度。
一、光的调控 针对棚内光照强度弱、光谱质量差、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在光的调控上有以下具体措施:(一)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常用的有普通、无滴、漫反射、复合功能棚膜等,可根据经济状况选用。(二)棚室结构要合理。棚室结构在保证环境条件便于调控、坚固耐用、抗性较强的基础上,要适当降低棚体高度,以增加果树下部光照,尽量避免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遮光。(三)铺设反光膜。在棚内地面铺设镀铝膜,利用其反射光增强光照。(四)人工补光。常用光源有荧光灯 (4~100瓦)、水银灯(350瓦)、齿化金属灯 (400瓦)、钠蒸气灯(350瓦)。(五)选择适宜的树体结构。(六)加强对树体的综合管理。
二、温度的调控 棚内升温初期一定要逐步进行,忌升温过猛、过快,并注意在扣棚前10~15天先覆盖地膜,增加地温,保证根系提早活动,向上供应水分。温度升降主要是靠揭放草苫、通风来控制。棚内夜间温度主要与保温措施有关。在保温措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夜间气温一般可保持在7℃~12℃。如果保温措施不当,棚内散失的热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温度会变得很低,有时甚至低于外界自然气温,这就是设施栽培中常见的“棚温逆转”现象,即在冬春季节的夜间尤其是日出之前的黎明时刻,棚内温度会低于棚外气温。棚温逆转,对果树造成的危害很大,尤其在花期和幼果发育期,会导致花器、幼果冻伤,严重影响产量,以致设施栽培失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g/26/2008-12-12/9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