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巢蛾属鳞翅目巢蛾科害虫,是国内近几年在荔枝上新出现的害虫,寄主有荔枝、龙眼、人面子树等。我省的广州、博罗、茂名、东莞、惠来等荔枝主产区均有发生危害,其幼虫在树干或枝条表皮下取食危害,使树皮松驰、爆裂,严重影响树体营养输送,使根系发育不良,枯枝增加,树体衰退,产量下降,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形态特征
幼虫体扁平,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5―20毫米,宽1.5―2.0毫米,土黄色,体表光滑少毛,体壁蜡质层较厚。腹足退化,3对胸足发达。蛹为被蛹,褐色,体长12毫米左右,雌雄蛹末端有明显区别。蛹具有茧,由树皮碎屑、粪粒、吐丝交织缀全而成。成虫8―12毫米,翅展22―24毫米,头部及身体覆盖白色鳞粉,触角雄虫羽状、雌虫丝状。卵接近矩形,长0.55―0.65毫米,宽0.31―0.37毫米,卵壳表面有网状花纹,初产卵为黄白色,接近孵化时呈浅蓝色。
二、生活习性
荔枝巢蛾的成虫不活跃,多停留在寄主的枝干上。成虫寿命:雄4―6天,雌4―10天,雌雄比例约2:1,羽化后第2天即可进行交尾并产卵。卵产在主干或大枝条上的树皮裂缝或伤口处,单粒或几粒一堆,卵粒上常有少量的鳞毛覆盖。幼虫孵出后不久就能咬食并潜入表皮内,在取食危害的同时吐丝缀合树皮、木屑和虫粪等杂物,形成一幅幕帘,为自身营造隐匿场所。随着幼虫虫龄的增长,幕帘和寄主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取食部位也从韧皮部逐渐深入到形成层。
三、发生规律
在广东的增城、电白等荔枝产区,荔枝巢蛾每年发生1代,危害高峰期约在9―11月份,此时正达幼虫的4―6龄,为幼虫的暴食期,12月份幼虫进入高龄期,以老熟幼虫进行越冬,越冬场所是被害寄主的树皮下,翌年4月中旬―5月中旬越冬幼虫结茧化蛹,成虫出现于每年的5月中下旬―6月下旬。
四、防治措施
1、由于在阴蔽的果园,荔枝巢蛾的发生明显重于通风透光的果园,而且树龄越大,危害率越高,因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农业措施,比如选择合理的栽培密度、中耕除草、对树龄较高的果园进行修枝整形等,以增加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轻危害程度。另外,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健壮树体,对提高抗虫能力也大有益处。
2、农药防治:在7―9月份期间,用刀片或竹签把遮盖幼虫的碎物刮去,让幼虫暴露,然后用克虱星、喹硫磷、甲胺磷、或氧化乐果等药剂兑水800―1000倍喷雾枝干。
3、生物防治:可用斯氏线虫A24品系,配制成1000―2000条/毫升溶液,对树干进行喷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g/10/2008-12-12/8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