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苗木种植技术 > 红松种植技术

红松烂皮流脂病


【分布及危害】此病在东北三省的红松(Pinuskoraiensis)人工林内均有发生,吉林省延边地区的延吉、珲春、和龙、汪清、敦化、安图、龙井等市(县)发病较重,一般发病率20%~30%,重病林分发病50%~60%,延吉市帽儿山林场个别林分,发病率高达98.6%。

病菌侵害红松幼树干部和侧枝的韧皮部和形成层,甚至深达边材表层木质部,使组织褐色腐烂而死,严重影响病树生长,有的导致枯死。据调查,重病树高生长损失51.1%,胸径生长损失42.4%。因树干病部凹陷造成木材缺陷,影响成材,是为害红松人工幼林的重要病害。

【症状】病菌为害树干和侧枝从皮部伤口侵入。侧枝被侵染后,韧皮部变褐色腐烂,开始形成局部病斑,全枝外观无任何变化,削皮检查才能发现。病菌很快扩展全枝,针叶变黄绿色,第二年春天全枝枯死,在病健交界处有流脂滴。主干初发病部位多在发病侧枝基部的干皮或受机械损伤处。发病初期,病部表皮无明显变化,削开韧皮部呈现黄褐色。达韧皮部深处后,从皮孔不断溢出许多松脂,滴沾挂于树皮上。病部横向扩展绕树干一周成环状烂皮,并向上下方向和皮层深处发展。被侵染幼树连续发病多年,随着病史的延长,溢出的流脂越积越多,以至病部表皮覆盖一层流脂。连续发病数年的重病树,病部可长达50~60cm,甚至达1m以上。由于病部形成层受到破坏,失去增生能力,使树干病部逐渐凹陷隘细,烂皮干缩开裂粗糙呈褐色。最严重时,树干呈上粗下细畸形。当环状烂皮部位的形成层完全烂死后,重病幼树便枯死,在4、5月份显枯死病状。到6月中旬,在病枯枝、干皮上密生乳突状褐色的假子座和分生孢子器。自然病枯枝、干皮上产生的多为有性子实体。有性、无性混生一起,肉眼不易区分。重病活立木病部干皮,也散生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而以无性为多,被流脂覆盖,削去流脂层仔细检查可见(彩版14)。

【病原】病原菌的有性型Leucostomakunzei(Fr.)Munk形成假子座,为平顶的圆锥形,初埋生于皮内,后突破表皮孔口外露,内由污白色疏松组织构成,有4~30多个卵形具长颈的子囊壳近环状紧密排列于底部。颈部聚集一起,乳头状的孔口露于树皮外形成盘状的外子座。假子座与寄主组织间界限明确,基缘具黑色线带。假子座宽为882~1311μm。高694~977μm,外子座宽为240~700μm。子囊壳卵形具长颈,革质,成熟为绿褐色或褐色,大小244~330μm×289~366μm,颈长599~688μm,粗3355μm。子囊棒状,壁薄,无色,中部略粗,顶端钝圆,下端渐细,无柄,大小21.3~27.5μm×4.3~5.0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成不规则的双行或三行排列。子囊孢子腊肠形,单孢,无色,大小7.0~7.8μm×1.0~1.5μm。

无性型的分生孢子器为球形或扁球形,褐色炭质,初埋生于皮内,后突破表皮,仅孔口外露。器腔为不规则的多室相通,具一共同孔口。大小宽为696~1035μm,高614~864μm。分生孢子梗在器腔内周生,枝状,具1~3次二岐分枝,顶端渐细,无色,无分隔,大小长19.4~32.4μm,粗1.1~1.6μm。分生孢子腊肠形,单孢、无色,大小为3.0~5.1μm×0.6~0.9μm。

该菌在PDA等多种培养基上孢子萌发及菌落生长较快,常规方法用组织及孢子分离易获得纯菌。菌落初为白色毡状,老熟变棕褐色。于23~27℃侧光培养25天左右,菌落表面产生粒状分生孢子器,多为单生,初白色,再经10~20天成熟变褐色,从孔口溢出乳浊色分生孢子角。

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15~30℃,最适20~25℃。菌落生长的温度范围5~35℃,最适25℃。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3.5~8.5,最适4.5~6.0。菌落生长的pH值范围3.0~8.0,最适3.5~4.0。孢子萌发率与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用清水悬滴培养不发芽。在25℃培养48小时,培养基用2%琼脂,发芽率为53%;用琼脂2%加松皮汁98%,发芽率为78.6%;用琼脂2%加土豆汁78%,再加松皮汁20%发芽率为91.8%。营养充足时分生孢子发芽时变圆形,子囊孢子成葫芦形。营养差,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时呈长椭圆形或变粗伸长,从孢子两端或一端长出芽管。

用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及孢子悬浮液,以打孔、针刺,烙伤等方法,对红松、黑松、赤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等无病幼树进行接种,结果对红松的接种除无伤外,发病株率100%,其他树种的接种均不发病,从接种至发生烂皮流脂潜育期100天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分 红松 幼树 郁闭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