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 油菜种植技术

油菜高产五改技术


   1、改迟播为早播,培育壮苗 

借鉴秋冬发栽培技术经验,把油菜的播种期、移栽期适当提早,以充分利用秋季和初冬有利的光温资源,使菜苗在冬前有效生长期内有较多的营养生长与养分积累,促进“秋冬发”。早播明显提高了油菜秧苗素质,单株绿叶数、叶面积和根颈粗随着播种期的提早而增加。

 一是油菜播种期从原9月20—30日提早到9月15—25日,提早5天;

 二是稀播匀播,播种量0.5~0.75公斤/亩;

 三是大力推广烯(多)效唑,调控油菜生长。在苗床油菜三叶期喷施25 毫克/公斤烯效唑或150毫克/公斤多效唑,防止高脚苗,培育矮壮苗,秧苗叶片增厚,叶色变深,抗寒抗冻能力增强,移栽后成活快,成活率高,有利于冬前生长和安全越冬的作用。



 2、改迟栽为早栽,促早发冬壮



 早栽可以充分利用晚秋初冬的光温资源,促进油菜秋冬发和冬壮,提高产量。油菜移栽期在11月初至11月25日。早栽明显改善越冬期油菜素质,绿叶数多、叶面积大,早栽产量明显增加,其中10月30日移栽比11月30日移栽增产极显著。研究认为,越冬期植株每增加1片叶(6~12叶范围内),产量增加15.4 公斤/亩,最大叶长每增加1厘米(10~39 cm),产量增加3.68 公斤/亩。 



 3、改密植为稀植,提高群体质量 



 针对移栽期的提前,改原来的密植为稀植,密度从每亩1.0万~1.2万株降低到0.8万~1.0万株。以提高群体质量,节省移栽用工20%左右。据同期播种条件下不同移栽期和密度联因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的一次分枝数、有效角数和每角粒数都随密度的提高而降低,而粒重相对稳定。在早栽条件下,亩栽0.6万株,0.8万株和1.0万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栽1.2万株处理实产下降极显著。中栽(11月10日,11月20日)条件下,以亩栽0.8万株和1.0万株产量最高,栽0.6万株和1.2万株产量都较低;迟栽(11月30日)条件下,以亩栽0.6万株产量明显降低,其他三种密度处理论产量接近。 



 4、改前期重施为平衡施肥,重施薹肥 



 根据油菜“秋冬发”和“冬壮春发”的要求,为夺取油菜高产,在肥料的运筹上,改前期重施为平衡施肥,重施薹肥,增施有机肥,因土施肥,以产定氮,氮磷钾配施,补施硼肥。油菜氮肥施用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总用纯氮1.8 公斤/亩条件下,基肥∶苗肥∶薹肥比例为4∶3∶3的实产最高,比基肥∶苗肥∶薹肥比例为6∶2∶2的增产12.86%。 



 施肥上,施足基肥,有机肥、磷钾肥、碳铵作基肥;早施苗腊肥,重施春薹肥。据高产典型田块调查,平均每亩用有机肥800公斤,底施碳铵35。5 公斤、磷肥43.5 公斤、钾肥7.45 公斤,追施苗腊肥尿素7.75 公斤,薹肥追施尿素11.65 公斤,平均产量214.7公斤/亩。氮肥总用量折纯氮18.96 公斤/ 亩,氮化肥的基肥∶苗肥∶薹肥比例为4∶2.4∶3.6。



 5、改宽畦为深沟窄畦,降渍害、防早衰



 在油菜全生育期间降雨偏多,易遭受渍害,导致烂根早衰。对此,改原来的宽畦栽菜为窄畦栽菜,畦宽从1.5米减小到1.3米,降低畦面积水,同时,每块田开出1-2条直方底沟和2-3条横方底沟,沟深25-30厘米m,达到排水通畅,雨停田干。移栽期天气干燥,有利机器下田操作时,则大力推广机械开沟。机械开沟后,进行人为加工,撬深主沟。以加快冬种进度,争取早栽。 



 在研究完善和推广“五改”技术的同时,还加强了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和化学除草与菌核病防治。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积极开展优质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工作。通过试验,已筛选出浙双72、浙油758、油研7号、沪油15等四个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单双低油菜新品种。



 根据油菜生长期间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重点抓好化学除草、菌核病、蚜虫等防治工作。在化学除草上采取:

 ①移栽前板田处理,杂草多的田块,栽前2~3天,亩用100%草甘磷400 毫升,或41%农达100 毫升或20%克芜踪1 00 毫升加水750 公斤均匀喷雾;

 ②移栽后菜田处理,在移栽后5~7天,杂草未出生前,亩用50%乙草胺75~100 毫升,对水750 公斤喷雾,或在移栽后20 天内,亩用30%双草净75毫升对水750公斤喷雾;

 ③茎叶处理,杂草3~5叶期,亩用15%精稳杀得50 毫升,或10.9%高效盖草能30毫升加水750 公斤喷雾。在菌核病的防治上,通过清沟排水,降低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油菜始花期、终花期用60%防霉宝或40%菌核净加水喷雾防治,确保油菜丰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菜 移栽 施肥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