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遗传育种

高温季节怎样保持猪繁殖性能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省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对一些工厂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对我省张掖、 临泽、高台、玉门等几个万头工厂化猪场1996年至1998年夏季(6~8月)猪的繁殖成绩资料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7月和8月接受交配的母猪中未能分娩的比例比10月至来年5月交配母猪的不分娩率(85~10%)高出10%。在此期间母猪产后产道感染引起的高烧无乳发病率明显增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此期间太阳幅射强度大、气温高,表现为严重的干热天气。 有时日最高气温可达35~36℃,高温时段基本上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之间。在这段时间,这样的高温天气无论是对公猪还是母猪繁殖过程的任何一阶段都会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笔者就如何克服和缓解高温给猪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加以分析和讨论以供同行参考。 

  1 调查日粮配方, 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种猪健康恶化和繁殖机能减退。 

  高温对种猪最为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是食欲减退,采食速度减慢, 采食量降低,进而是导致种猪的营养水平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 每当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生产者就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糖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种猪有用于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 

  其具体做法可以是: 

  ①种公猪在原日粮基础上每头每天增喂2枚鸡量。有条件的猪场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或用2%~5%的脂肪(因脂肪的消化产热少)替代等量能值的碳水化合物以缓解高温应激给猪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分娩哺乳期母猪以高营养水平日粮(CP≥16%, DE≥13.39MJ/kg),产前4周2.5~3.2kg、哺乳期4.5kg以上的日喂量是必要的。 

  ③断奶后母猪或配种前2~3周的后备母猪以高营养水平日粮―哺乳料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恢复母猪长膘和为配种受胚胎发育贮备营养,日喂量可保证在2.2~2.5kg以上。 

   ④配种后的母猪以低能低蛋白水平日日粮(CP≤14.5%,DE≤12.97MJ/kg),日喂量减少到1.5~2.0kg为宜。母猪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4周, 以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CP≤14.55,DE≤13.8MJ/kg)日粮, 日喂量可控制在1.8~2.2kg。过多的饲喂不仅是饲料的浪费,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高温时期尤其如此), 更可能造成哺乳期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乳力降低, 对以膈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不利。 

  2 保证充足清凉饮水,抑制猪体温上升 

  水对猪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有试验证明,猪饮水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为7~22℃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为2.1~2.7:1; 气温升高到30~33℃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提高到2.8~5.0:1。 

  由此可见,饮水对猪在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保证充足(饮水器中水有一定压力)的清洁凉水(水温控制在10~12℃以内)有利于猪体降温并能刺激采食,提高采食量。 

  3 发变饲喂、 运动和配种时间,充分利用公猪效应克服母猪夏季不孕 

  我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河西地区夏季天气具有早晚较凉,中午酷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和动物的产热规律(一般在喂料后1~2h产热达到最高峰)。如果在12时饲喂,下午2时产热最高, 此时正值一日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热应激。所以每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都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 早餐宜早, 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 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猪扩良好食欲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 

  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h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亦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h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种公猪 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