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Asia1型(亚洲1型)等7个血清型.各型与各型之间无相互免疫关系,但引起的临床症状是相同的.最易感的动物是牛猪羊等偶蹄动物.从国外引进的奶牛肉牛和瘦肉型猪更为易感.成年偶蹄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死亡率不超过5%,但新生幼畜往往因引发胸肌炎而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
口蹄疫流行的历史很久,在世界上广为分布,近几年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都有发生,如1997年的台湾,2000年的日本和韩国,2001年的英国爆发的口蹄疫都给该地区或该国的畜牧业以致命的打击.由于口蹄疫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转播途径复杂,病原多型易变等特点,因而不易根除.口蹄疫对畜牧业生产国际贸易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被国际兽疫局和国际粮农组织列为A类疫病中的第一号烈性传染病.各国也将该病列入法定传染病并积极防制和消灭.
口蹄疫病毒对酸性消毒剂很敏感,当环境的PH值达到3-5时,病毒核酸迅速裂解而丧失其感染力.
猪场口蹄疫病主要是通过隔离消毒免疫等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来加以预防.
一:对猪场采取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杜绝外界疫源的传入.
1.不从口蹄疫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引种或购买商品猪苗.
2.严格执行猪场防疫管理制度,在口蹄疫流行季节,严禁外来人员进出猪场.
3.每周对猪群和猪场环境用酸性消毒剂进行消毒,(如"百菌消").
4.大型猪场工作人员严禁外出,必须住场工作与生活,严禁从场外购买猪肉等偶蹄类动物制品.
5.运输车辆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运猪车辆严禁进入猪场.
6.做好猪场及周边环境的灭鼠工作.
二:免疫.
抗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武器,也是综合防制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口蹄疫免疫的成败取决于疫苗的质量,制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正确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生产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法定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生物药厂和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药厂.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高效灭活苗使用较多.
1.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免疫程序
(1).种猪(种公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
每年接种高效苗3次,每次间隔4个月,耳后肌肉注射疫苗2ml/头.
(2).种母猪(经产母猪)
配种前接种高效苗2ml/头,分娩前一个月再次接种高效苗3ml/头,以确保母猪产后乳汁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1:1024以上,使哺乳仔猪免遭口蹄疫强毒感染.
(3).断奶仔猪
断奶后10-15天首免,耳号肌肉注射高效苗2ml/头.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耳后肌肉注射高效苗3ml/头.如有必要可在出栏前25-30天三免,耳后肌肉高效苗4ml/头,预防运输途中感染.
2.紧急情况下的免疫程序
当猪场发生疫情或周边环境出现口蹄疫疫情严重威胁到猪场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的免疫程序如下
(1).全场各年龄段猪群紧急接种口蹄疫高效苗,25公斤体重以上的猪耳后肌肉注射5ml/头,25公斤以下的猪耳后肌肉注射3ml/头.先接种健康猪群,后接种可疑猪舍内的猪群.(一头猪一个针头)
(2).第一次接种后间隔15天,各年龄段猪群加强免疫(第二次接种),接种剂量与第一次相同或增加1ml/头.
接种口蹄疫疫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易感动物发生口蹄疫.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严格执行隔离与消毒措施,杜绝外界疫源的传入是可以确保猪场安全的.
三.口蹄疫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的控制
在用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时,发生疫苗注射后的应激反应较为普遍,轻的体温升高0.5℃,减食,此种反应在免疫猪中的发病率约占30%左右.重的在注射疫苗后,体温升高1℃以上,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发生率约占1-2%.极个别的猪呈过敏反应,注射疫苗后,猪立即出现全身苍白呼吸停止,或全身发红呼吸急促,抽搐,呕吐等症状,如处理不及时就出现死亡.
1.注射疫苗前3天开始,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如强力拜固舒),以减轻应激.
2.反应轻微的不需采取特别措施,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24小时内一般能自然康复.
3.对极个别出现过敏反应的猪,应用肾上腺素治疗.
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口蹄疫的控制不能只依赖疫苗,因为目前疫苗的保护还有限,必须与严格的隔离消毒等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杜绝口蹄疫的发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2/2011-07-2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