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异常情况下猪场采取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部分省市养猪场的猪只出现无名高热、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应该来说,类似这种现象的情况以前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养猪的低谷或高峰时期,这两种情况下,猪只的销售和原料的供应存在着相互抑制的矛盾,在养猪行业低谷时期,由于猪价偏低甚至亏本,大家为了节约开支,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一般通过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使用效果不太显著的低价药物、原料、疫苗等来减少成本;在养猪行业的高峰期,由于需求量大增,各种原料供应紧张,有时养猪场户不得不被动地使用质量差的原料,特别是购买量少、购买力低的小规模个体场户,有时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目前已有大批专家学者在进行专门的研究,相信很快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从生产第一线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恐慌,在没有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只要自身管理到位、落实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控原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这些突发疾病的爆发。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仅供参考。

  一、成立合作小组,增强购买力,保证原料质量

  目前的散养猪场还比较多,特别是养猪发达的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猪场、猪舍密度大,猪只存栏数多,但权属分散,有的一个人几十头,有的几百甚至上千头。这么多年来,大家看一看,一般传染病的发生是不是先从这些地方开始的比较多?容易出现其它问题的地方是不是也是这里?其实这些猪场业主也不想这样,但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有时也很难做得到)。现在假药、假疫苗、劣质饲料原料等横行市场,个体场户的购买力又小,买什么都讲究方便、便宜,因此很容易买如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买玉米粉代替玉米的情况),以至造成猪只体质下降甚至发病。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可以借鉴广东一些地方的做法: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个体散养场户自发组织起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如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拼车、拼饭、拼房等),生产销售独自经营,在采购时(如饲料原料、药物、疫苗等)联合起来,这样运作一是可以利用数量的增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买回来在重新分配,为了做生意,销售商一般不敢轻易做假;二是可以利用数量的增加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其他不说,量大了,销售商的运费节约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原料质量保证了,猪只健康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无论高潮还是低谷,保持饲料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涉及到成本的高低,特别是仔猪料,营养水平不同,价格相差悬殊。有的老板就喜欢在原料价格上涨时或养猪行情处于低谷时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饲喂好的饲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猪只出栏快、发生疾病少,无形中节约了一定的成本;饲喂差的饲料、营养水平低的饲料,一旦管理不到位或出现其它意想不到的因素,就会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体质下降、发病率增高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节约,实际上得不偿失,当大的疫情流行时,甚至全军覆没。这种教训已发生多次,应该值得同行们注意。

  三、完善免疫程序,真正落实免疫

  应该来说,每个场(无论大小,只有简单与复杂、完善与不完善之分)都会有自己的免疫程序,只是疫苗的种类有异、注射时间不同。根据自己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疫苗质量、不断完善免疫程序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真正落实免疫程序。曾经在某一个地方有两个猪场,一个猪场发生猪瘟,一个猪场发生伪狂犬,将猪只血清送到有关检测部门化验,经检这两个病的抗体水平均非常低,但猪场负责人说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均打了正规厂家生产且在保质期内的疫苗,由于怀疑存在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兽医人员分别再次到现场了解情况,最后发现在猪舍周围的鱼塘里有数量可观(相对该两个场规模而言)的没有开瓶疫苗,原来技术人员根本没有打。这样的话,猪场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另外,免疫工作要做在前面,有的猪场猪只发病后才去注射疫苗,这种做法当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四、根据本身实际情况打疫苗,切忌盲目跟风

  现在的猪病,虽然新病不多见,老病常泛滥,但由于交叉感染或继发感染的多,复杂的症状确实比较前几年多了许多,特别是外来病,用现行的方法治疗时效果也不明显,于是有些疫苗就应运而生,有的猪场打了之后有些效果,但有的猪场打之后不但没效果还有副作用。对于某些病毒性疾病,目前,全国有影响的众多专家也是持多种不同的见解,各有各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也建议各个猪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打有关疫苗,不能看到别的猪场打什么自己也跟着打什么,有时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比如使用某些弱毒苗、中试产品)。笔者认为,猪瘟、伪狂犬、五号苗(生产和后备种猪还要注射乙脑和细小病毒)是一个猪场内最基础的疫苗,抗体水平不能下降,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其它疫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抗体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