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兔病防治

家兔常见病及防治措施


          防制措施:主要是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均有较好效果。较好的药物有氯苯胍、敌菌净、磺胺类、盐霉素等,按说明添加。用成药“球虫散”或“肠虫清”有显著疗效。另外按病兔每千克体重0.1—0,2克长效磺胺拌入饲料,每天1次,喂3—5天,也有明显疗效。

          (六)疥癣病 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又称“生癞”、“石灰脚”、“干爪病”等,对养兔业造成较大的威胁。此病传播快,极易复发,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隔离病兔,并彻底消毒兔笼,饲具等,严格淘汰病兔。对兔群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可疑病兔及时隔离和采取措施。不从患有疥癣病的兔场引种,种兔进入观察3周,确实无病后方可混群。兔舍应经常消毒,保持环境干燥,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

           防制措施:理想的药物和防治方法是用2%~2.5%的敌百虫酒精溶液涂擦患处;肌肉注射虫克星或灭虫丁,每千克体重0.2毫升,或口服虫克星粉剂,每千克体重0.2毫克,用烟醋合剂(烟叶50克、食醋500克,浸泡1周后)涂擦患部,每天1次,连用3—7天,用20%速灭虫净1毫升,加12℃温水2.5~5千克,涂擦患处。

          (七)皮肤霉菌病 家兔皮肤霉菌病又称脱毛癣,是由须发癣菌和大小孢子霉菌引起的以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幼兔、哺乳母兔比成年兔易感。一般情况下该病不引起兔直接死亡,但会导致兔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下降,可继发其他疾病,引起兔死亡率大幅上升。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兔体和环境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发现患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彻底清扫兔舍兔笼,保持干燥通风。兔舍,兔笼、用具等用2%热火碱或0.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用百毒杀1:3000带兔喷雾消毒。

           患兔原则上应全部淘汰,如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大群发病时,内服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25毫克,连用2周,克霉唑药水或软膏,均匀涂擦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10%的水杨酸软膏、或2%的福尔马林软膏、或5%一10%的硫酸铜水溶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八)肠炎 以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排稀便、粘液便或血便为特征。大多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饲草不清洁,饲料配合不当以及其他对胃肠道有害刺激都能引起发病。特别是在雨季,兔舍潮湿,饲草沾污泥水常可致病。断奶不久的幼兔体质较差,常因贪食过多的草料而发生胃肠臌气,继发胃肠炎。另外,家兔吃了腐败变质的草料、冰冻的饲料以及误食了有毒植物,也都会发生胃肠炎。各品种、年龄的兔都易发病,尤以幼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防制措施: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禁止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合理饲喂多汁、青绿饲料,保持兔舍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对病兔停喂干,硬等不易消化的饲料,给予少量清洁的青嫩蔬菜或易消化的饲料。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痢特灵、环丙沙星、喹乙醇等,按说明使用,连用3—5天。治疗可肌注痢菌净、磺胺嘧啶钠等,饲料中添加鼻肛净有很好的效果。

           (九)便秘 便秘主要因难消化粗纤维饲喂过量、青饲料或饮水不足、或因患毛球病等而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所致。有些急性或热性病、下痢后可继发便秘。

           防制措施:该病发现早较易治疗,病程长、体质差的兔很难治愈。故发现粪粒较小时就应及早治疗。平时应注意青、粗、精饲料合理搭配,供给充足饮水,定时定量饲喂,防止贪食过量。治疗可1次灌服植物油10—20毫升。或用人工盐5克、蒜泥5克加香醋10毫升灌服。皮下注射硝酸毛果芸香碱0.5—1毫升(1—2毫克)可促进胃肠蠕动,排出积粪。必要时实施温肥皂水灌肠,以促使粪便排出。操作方法为;患兔头部稍低,后躯抬高,用粗细能插入患兔肛门的塑料软管,头部应光滑,涂上油后轻轻插入肛门内5—8厘米处,缓缓灌以40℃温肥皂水50—100毫升后,慢慢拔出软管,用手捏住肛门封闭数分钟后,任其粪水流出即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幼兔 免疫 青霉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