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幼蛙培育


一、幼蛙池幼蛙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以小池为好。幼蛙池可用土池,也可用水泥池,池深60~70厘米,能保水,有进、出水口即可。为了防止幼蛙逃跑和外敌的侵害,幼蛙池周围要加上拦设,高度以1米左右为宜。若蛙池四周没有可着力跳跃的陆地(如水泥池),只要池上四周用纱窗布围起即可。进、出水口也要加拦设,以免进、排水时幼蛙逃跑。在高温季节,幼蛙池要遮荫,可在池上搭架南瓜棚、丝瓜棚或葡萄架,亦可把池建在树荫下,冬季幼蛙若在幼蛙池越冬,则要在池上搭塑料棚。若遇下雪冰冻,在塑料棚上加盖稻草或草帘,可保幼蛙安全越冬。幼蛙的越冬池,以向南的长条形土池为好。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幼蛙池不设任何隐蔽物或可供休息的场地,只放一个饲料台。饲料台以木条作成框架,中间用纱窗布绷紧即可。若饲料台的浮力不够,可在木框的四角各加一块泡沫塑料。这个饲料台既是幼蛙的摄食场所,又是休息场所。

二、变态幼蛙的收集待蝌蚪生出后腿之后,就可以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前腿长出后和尾巴消失之前,用尼龙布或纱布作成的捞子将幼蛙捞出,放入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

①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没有像真正的蛙那样来捕食活的食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新陈代谢,因此可以密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投饵;

②由于这时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没有真正的蛙那样灵活,容易用捞子捞起,若待尾巴完全吸收,则反应灵敏,逃避速度很快,故不容易收集。如果是发育基本一致的蝌蚪放养在幼蛙池或驯化池,则不需要转池,任其变态后在原池饲养,只需在池中置一饲料台,让变态后的幼蛙有休息场所。收集进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100~500只,池中水深10~15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饲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食作好准备。

三、幼蛙的驯食

幼蛙在驯食之前,需经一段时间用活饵进行前期培育。因为变态后的幼蛙体质较弱,体内已无营养积累。前期培育主要是让它们能够均匀地获得一定的饵料,使之身体强壮、个体稍大并能适应新的摄食方式之后再予以驯化,这样可以避免在驯化的开始阶段,由于不可能保证每只幼蛙每天都能获得食物,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死亡。前期培育用的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好。小杂鱼的体高不超过0.5厘米,都以活鱼投喂,每100只幼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收集来的蛆,无论是从粪池捞出来的,还是死鱼或动物内脏培养的,在投喂之前都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把臭气去掉后再投在饲料台上。因为它们带来的臭气中主要含有氨,氨对幼蛙的肺有害。幼蛙前期培育的时间7~10天后,就可以开始驯食。牛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历来以活的动物为饵,死饵则不予摄食。然而,它们的这种食性限制并不很严格,并非不可改变。据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牛蛙的这种摄食习性,把改变牛蛙摄食习性的过程称为食性驯化。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小杂鱼为引诱物质在幼蛙前期培育时,首先选择长条形的小杂鱼投喂,投喂一段时间后,将体型较高的杂鱼(如小鲫鱼等)剪成长条形,或将长条形的杂鱼从中剪断,混在活鱼中投喂,以后活鱼的比例逐渐减小,死鱼的比例逐渐增加,以至全部投喂死鱼。在死鱼占绝大部分时间时,逐渐加进颗粒饲料,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

2、以蛆为引诱物质将蛆放入饲料台,蛆的蠕动可引诱幼蛙摄食。蛆的活动幅度虽不及小杂鱼,但比小杂鱼更适口,更容易捕捉,最适合饲养刚变态的幼蛙。蛆投喂7天左右之后,就可在蛆中掺入大小适度的颗粒饲料,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部投喂颗粒饲料。

3、直接用颗粒饲料投喂有两种方法:①投喂时,慢慢向饲料台投入颗粒饲料,颗粒落到饲料台的纱窗上弹起又落下,幼蛙误码以为是活饵,竞相抢食。这种驯食方法比较费时,但也很有效;②将驯化池或幼蛙池的水位降低到浅水区刚浸入水面,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能着底,幼蛙集中在浅水区休息,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区,由于蛙的活动,使颗粒饲料随着水波漂移,诱蛙摄食。

4、用已驯化蛙刺激、带动未驯化蛙用颗粒饲料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驯化池中个体较大的蛙移向别的池饲养,留下个体较小的并已习惯摄食颗粒饲料的幼蛙,再把未驯化的幼蛙放入驯化池。投喂颗粒饲料时,已驯化幼蛙的摄食,可刺激和带动未驯化蛙的摄食。这样可以缩短蛙的驯化时间。留下的已驯化的幼蛙,最好不要少于未驯化蛙的1/5。牛蛙摄食活饵是蛙类固有的生活习性,通过驯化,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这种习性,但要使它完全稳定下来不容易。因此,在进行牛蛙驯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驯化 饲料 葡萄 食性
上一篇 : 牛蛙人工繁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