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鹿约有4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19种。
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质量最优;
东北马鹿采收的叫“东马茸”,品质较优;
西北所产的叫“西马茸”,品质较次。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梅花鹿、马鹿在生下后8-10月龄的雄性小鹿,额部开始突起,形成长茸基础,2足岁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为佳。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
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我国产的鹿茸片有两种:
血片和粉片,主要是鹿茸切片时的部位不同。血片为鹿茸的顶尖部切下,呈黑褐色,密蜡状,有光泽,质最佳;
粉片是从鹿茸的中下部切下,白色或略带黄色。
鹿茸按照采收与加工方法不同,一般把它分为锯茸和砍茸两种。锯茸是在雄鹿三岁时开始。二杠茸每年可采收两次,清明节后40―50天采二杠茸(头茬茸),采后50-60天采再生茸(三茬茸)。三岔茸每年采一次,约在7月下旬进行。砍茸是对老鹿、病鹿或死鹿的鹿茸连同脑盖骨钮下,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
花鹿茸主枝(大挺)呈圆柱桩,多具1―2分枝。具1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长14―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洁白,有细峰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咸。具二分枝者,习称“三岔”,主枝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且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的疙瘩(称“骨豆”)。
锯口外围多骨化,中心有蜂眼,外皮红棕色,毛稀而较粗。初生茸为不分岔的圆锥体,挺稍尖,长15―30厘米,直径约2―3厘米。外皮密生黄棕色或浅灰色细毛茸,基部多显出骨豆,锯口的断面显骨质。
再生茸其形常为锯二杠状或10-15厘米的独挺,一般挺稍扁,下粗上细,上部有纵棱筋。外皮薄,毛较粗糙,体较重,锯口面幅圆大,已显基本骨化,中心仅显少许蜂眼,无腥气。
原架花鹿茸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细底细毛、油润光亮、毛色红黄、皮色红棕者为佳。茸体细瘦、下部起棱筋、毛粗糙、体重者质次。其中花锯茸习以二杠为优,三岔较优,再生茸质次,初生茸最次。
辨别茸质老嫩,可用手抚摸,茸毛柔者为嫩,刚者为老;或者用手指弹敲茸枝,音挣为嫩,音沙为老。马鹿茸比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称“莲花”,三个者称“三岔”,四个者称“四岔”,或更多。
其中商品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马茸“单门”大挺长25―27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米黄色,有蜂窝状细孔,微有腥气,味微咸。“莲花”大挺长16-33厘米,下部有棱筋,而质不老,茸口面蜂窝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砍茸则脑骨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西马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厘米。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细长,灰色或黑决色。据口色较深,常见音质。气腥臭,味咸。
马鹿茸均以茸体饱满、体轻、下部有棱筋者为佳。茸体干瘪、毛粗不全、体较重、下部有棱筋者质次。茸体大部分毛已脱掉,显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状,内部灰白色,体重已成骨化者应作鹿角而不可作鹿茸入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lu/2010-07-25/3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