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鹿技术

如何提高鹿茸产量


    一、驯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3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梅花鹿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饲养这些鹿,尤其购买饲养它们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马鹿为双门桩)小和根细上冲的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效果尤为显著。

    二、重视母体效应,养好繁殖母鹿

    首先,应保证母鹿各生产期的营养需要,使母鹿产出健康、初生个体大的仔鹿,同时使生产母鹿的泌乳量增多,以保证哺乳仔鹿的快速生长发育。其次,对哺乳中后期即7月中旬以后至8月下旬以前的繁殖母鹿,给予“短期优饲”,才能使其早抓膘、早发情配种,翌年才会早产仔、产好仔。

    三、对幼鹿“直线培育”和“驯化饲养”

    对哺乳仔鹿、断乳仔鹿和育成鹿这三个时期的幼龄公鹿,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培育。首先,在哺乳期早补饲优质的粗精饲料。其次,对断乳仔鹿要及时驯化调教,增大其运动量。对断乳后4~10个月的幼鹿,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以及足够的光照和运动。最好能投给适量的秘鲁鱼粉和煮熟的大豆或豆浆以及青刈大豆秧。第三,保证育成鹿日粮的高能量(马鹿为0.62兆卡)、高蛋白(马鹿为500克可消化蛋白)指标,才会使其日增重得以提高,这样可提前2~3个月冒桃,即于当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份冒桃。

    四、对幼龄公鹿适时准确采用“破桃墩基础”技术

    “破桃墩基础”技术是指在幼龄长出毛桃后,其桃顶至额间的直线距离-“桃高”达5~6厘米(梅花鹿)和7~9厘米(马鹿)时,锯下2~3厘米(梅花鹿)和3~4厘米(马鹿),而使其生长出成型的初角再生茸,并促使角基增粗的技术。锯时锯口要平并确保锯下茸的髓质部分(桃径的一半)。冒桃早的和冒桃晚的都可采用此项技术,但逢三九寒冬时节可不破桃。对马鹿破桃后收取三杈或四杈型再生茸;对梅花鹿破桃后应收取二杠型初角再生茸。有些破桃早的可收取2~3次茸,并为头、二锯时增产奠定基础。

    五、合理适时对成年公鹿组群、调群

    应按成年公鹿的种类(马鹿、梅花鹿、杂种鹿等)、年龄(各锯龄或壮龄、老龄)、性能(种鹿与生产鹿等)、体况(强与弱、残与病等)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群宜小不宜大)和调群,以便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也使各锯龄公鹿收茸易集中,拨鹿时互不干扰,可保证其正常采食、反刍和休息,以利于鹿茸生长。

    六、抓住生产季节的关键饲养环节

    夏末至寒冬给足饮水、粗饲料,增喂20%的热能饲料,要喂夜草,将鹿喂起肚来;冬末至夏初的生茸前期和生茸期,要加喂夜料,喂给多品种全价饲料。饲料品种和配方应稳定不变。加料时要一点点加,防止加料过急而造成剩料。

    七、固定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

    保持公鹿群与其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稳定,可确保常规技术和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八、合理收茸

    对壮龄公鹿和种鹿应收取肥大的三权茸(梅花鹿)和四杈茸(马鹿);上冲、多头肥大的畸形茸可晚收;高寒山区的鹿场应收带血花二杠茸,以便以后收二杠型再生茸;对茸左右生长不齐差3。天以上的,要锯取单支茸。头茬茸留茬不要过高(特大茸除外)。收再生茸的留茬一定要高于头茬茸的留茬,初角茸的留茬要低于成年鹿头茬茸的留茬,但不要留个“高橛子”。要优选既能止血但黏度又适宜的止血药。止血药时应均匀上药,不可压得过实。要及时解开止血带和止血包扎物,以利于成型的再生茸。

    九、减少或避免疾(疫)病

    应减少或避免佝偻病、跛蹄、风湿症、残肢、撞伤、脓肿、胃肠炎及坏死杆菌、结核、李氏或巴氏杆菌、寄生虫、氟中毒和添加剂中毒等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饲料 鹿茸 品系
上一篇 : 鹿角海棠
下一篇 :鹿角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