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蚕技术

大榕树养蚕




  人工饲料育
  
  蚕的人工饲料,是相对于桑叶这一天然的称呼,泛指经过加工制作的各种饲料,用人工饲料饲养称为人工饲料育。混有桑叶粉的人工饲料叫混合饲料,不含桑叶粉但含有部分其他蚕然食物的人工饲料叫准合成饲料,由氨基酸等纯学化学物质组配的饲料叫合成饲料。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混合饲料,合成多用于科学研究。混合饲料一般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淀粉、蔗糖、纤维素、琼脂、维生素、无机盐混合物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粉末状,经加水搅拦、蒸煮冷却成形,可用刀削成片状、夭状、给蚕喂养。使用人工饲料养蚕,除要注意饲育环境的卫生,力争做到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由于饲料成本高、饲育环境条件要求严,一般只用于小蚕饲养,其中大多数为1…2龄工人饲料育,3龄后改为桑叶育。目前正在对人工饲料育进一步研究中,其目的是力争经济效益不低于用桑叶为饲养的丝茧育。

  小蚕共育
  
  养好小蚕对蚕茧的高产稳产关系极大,俗语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期对桑叶质量、饲育环境的温湿度、饲育管理技术水平、桑叶量相对较少,但所需的蚕室蚕具与劳力、桑叶量相对较少,所以国内外普遍采取将小蚕集中起来,共同饲养的方式,简称小蚕共育。小蚕共育有利于小蚕期间的消毒防病,有利于节省蚕室加温燃料。节省桑叶和劳力,有利于贯彻饲育技术措施,确保小蚕生长发育健康齐一,是一种带有专业化,企业化、留校取消取消的经营方式。小蚕一物质财富需建有标准较高的小蚕共育室,培养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共育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还设有小蚕专用桑园。共育时间分1…2龄共育和1…3龄共育两种,至3龄或4龄再分发给农户饲养,中国目前的小蚕饲育形式较多,有乡村集体经营的小蚕共育中心或共育室,有在蚕农自愿结合为基础组合进行的联户共育,也有以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蚕农为主体承包经营的小蚕饲养专业户。

  激素养蚕
  
  激素养蚕的严格含义是指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养蚕生产上的应用。桑蚕与其他昆虫一样,具有调节控制生长发育、蜕皮、变和滞育等功能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现已查明家蚕的脑、咽侧体、前胸腺与咽下神经节能分泌出脑激素(BH)或促前胸激素(PTTH),保幼激素(JH),蜕皮激素(MH)和滞育激素(DH)。正是这些激素的主导作用或共同作用,对蚕的一生进行有效调控。在上述几种激素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已于70年代开始应用于养蚕生产。例如,在5龄第3d体喷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只要剂量适当,可使5龄经过延长1d即延迟1d老熟,蚕茧与茧丝产量相应增加10%左右;在见熟时添食从牛膝等植物中提取的植源性蜕皮激素,可使龄期缩短半天左右,促进老熟上蔟齐一,并可节省5%左右的用桑量。有些地方的蚕农针对保幼激素可延长龄期,增加用桑和蜕皮激素可缩短龄期,节省用桑的功用,编了一句顺有溜:"两种激素拿在手,缺叶余叶不用愁"。80年代后期,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又发现咪唑类化合物具有促进幼虫早熟变态的作用,并把这类化合物称为抗保幼激素(AJH)。这项研究成果也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目前一般采取从3龄或4龄饷食开始连续48h添食AJH,可使二化4眠5龄的蚕品种改变成3眠4龄,即减少1次眠和1个龄就能老熟吐丝结茧。与正常的4龄5眠蚕相比,3龄添食的龄期经过缩短5d以上,全茧量约为5龄蚕茧的65%左右,茧层量约为50%左右,茧丝长相仿,茧丝纤度变细仅及正常蚕茧的60%--70%(约1.5-2.0D);如果4龄添食,则茧子更小更轻,茧丝纤度可细至1.0D左右。生产上正在进行利用抗保幼激素诱导3眠蚕生产细纤度原料茧的批量试验。

  上蔟
  
  将熟蚕收集,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营茧的作业过程称为上蔟。上蔟方法有四种: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条拾取适熟蚕,再将适熟蚕撒放到蔟上,这种方法费时费工,一般用于种茧育,丝茧育始熟阶段也采取人工拾取的办法,但到了盛熟即大批熟蚕出现时多数采取别的办法上蔟;

  (2)自然上蔟法,利用熟蚕有背地性、喜向上爬的特点,在盛熟阶段将蔟具直接放置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结茧,此法效率高,但易产生在蚕座中作茧的现象,同时必须特别注意通风排湿,不然会使茧质受到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茧 桑叶 饲料 人工饲料
上一篇 : 下灶蚕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