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诊治技术



  暴发无乳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往往伴有其他细菌病如爱德华氏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的混合感染,加剧罗非鱼的死亡。
  三、疾病临床症状
  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表现为全身性的充血、出血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病鱼表现为食欲减退,游动不稳定呈螺旋状,水面惊吓无反应呈昏睡状,有的停滞在水面,有的身体弯曲。病程较长的罗非鱼表现为角膜发白浑浊、眼球肿大突出,虹膜充血,严重的可见眼球脱落,由于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时眼球肿大突出的现象多见,具有一定的示病性,因此养殖户多称此病为“突眼”症。
  下颌、鳃盖边缘、鳍条基部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慢性感染往往出现体表脓肿,尤其是在下颌骨或鳍条基部的位置可见2-3毫米大小的脓肿,尾部可见10-20厘米的大脓肿。急性感染伴有腹水、肛门红肿、外突的现象。解剖可见胃肠道内空无食物,肝脏肿大充血,颜色不均,质地脆弱,胆囊充盈、充满蓝黑色的胆汁。脑膜充血明显,肠道有轻度的充血和炎症,肠腔内有少量黄色的粘液。
  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发病罗非鱼肝脏肝细胞呈颗粒变性、肿胀,局部灶性坏死,坏死灶内肝细胞核浓缩、细胞核破裂,甚至有一定区域呈现细胞崩解形成均质红染的无结构物质,并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脑严重水肿,脑基质出现大量间隙,呈海绵状,神经细胞肿胀、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多,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宽。肠腔中充斥大量的脱落的上皮细胞、炎性白细胞和均质红染蛋白性渗出物,固有膜血管充血,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眼底部淤血严重,水肿,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大量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坏死,其胞核固缩或碎裂。
  四、致病机理
  罗非鱼是无乳链球菌高度敏感的宿主。病原菌如何通过黏膜和组织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早期研究提示单核细胞携带细菌或通过其他机制进行散播,如细胞噬菌作用。此外,荚膜多糖(CPS)在链球菌中具有抗吞噬作用,因此,细胞外链球菌能在血液中自由传播。同时,链球菌对吞噬细胞有一种相对较高的粘附作用,而不是被吞噬,细菌能大量地粘附在巨噬细胞上不被其消化,这可能是持续的菌血症和散布菌源的原因。
  链球菌对脑微脉管内皮细胞(BMEC)的粘附作用以及细菌分泌出毒性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能对链球菌能穿越血脑屏障(BBB)有重要有作用。Klesius和Evans等人研究了无乳链球菌胞外产物(ECP)对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表明无乳链球菌的胞外产物能够引起巨噬细胞的趋化现象和化学增活现象,并认为进一步研究无乳链球菌胞外产物与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反应,以及这种反应是如何引起巨噬细胞游走,吞噬和杀菌力作用,将有助于对无乳链球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目前报道最多的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主要有荚膜多糖,胞外毒素和CAMP因子等。荚膜多糖作为该菌关键的毒力因子,经唾液酸修饰后可钝化宿主旁路补体激活途径进而产生致病作用。无乳链球菌可以产生外毒素,其中β-溶血素,具有溶血性和动物致死性等,可直接破坏宿主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导致靶器官的功能紊乱,加之红细胞被外毒素大量破坏,机体最终衰竭死亡。有报道称CAMP因子是无乳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另外,C蛋白β抗原以及无乳链球菌发酵葡萄糖代谢产生的乳酸也可能是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五、诊断方法
  鱼类生活在复杂的水环境中,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条件病原体,疾病的发生早期可能是单因素所致,病程越长继发多种病原感染的可能越大,如感染链球菌的病鱼,由于体质严重下降容易继发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而寄生虫病导致的体表破溃性创伤,又容易继发细菌病和真菌病的发生;因此在疾病诊断时要考虑多病原联合感染的可能,综合的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饲料变质、养殖密度过大等非生物因素)才能做到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
  此外,鱼病的发生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存在“多因一症”的现象,如彩虹病毒病、链球菌、假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等多个细菌性疾病都可能观察到罗非鱼眼球的充血、白浊和凸出的现象;长期使用同一种饲料导致鱼体营养不全或某种营养素缺乏,病鱼也可以观察到“突眼”症。因此,对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快速准确诊断还得需要借助微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农业部在水产养殖的重点县市构建了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为基层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条件,基层养殖户在进行疾病的诊断时,可求助于当地的渔政机构或科研院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链球菌病 细菌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