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俄罗斯鲟在海水养殖的可行性,青岛市近几年来开始引进俄罗斯鲟进行驯化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俄罗斯鲟的生物学特征
1.食性与形态
俄罗斯鲟的食性因河域不同而异。在伏尔加河的俄罗斯鲟摄食底栖动物,诸如摇蚊幼虫、端足目动物和寡毛纲环节动物等;在里海的俄罗斯鲟摄食端足目动物,稍大型的吞食软体动物、角.虾类、摇蚊幼虫和蠕虫等;而在黑海格鲁吉亚沿岸,俄罗斯鲟幼鱼.吞食甲壳动物,大型个体主要吞食软体动物和幼蟹等。
俄罗斯鲟的个体呈纺锤型,吻短而钝,略呈圆形,下唇中止,触须无毛边,身体上骨板之间分布着大型分散的星状小板,全长为头长的5.3—5.9倍,体高的 7.1-8.3倍。鳃耙非扇形,鳃耙数15-31,背骨板8~18枚,侧骨板24-50枚,腹骨板5~13枚,背鳍条不分支,27—51枚,臀鳍条不分支,18-33枚。体色背部青灰色、浅绿色或墨绿色,体侧灰褐色,腹部灰色或浅黄色;幼鱼背部蓝色,腹部白色。
2.生长
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最快,里海和黑海生长次之。洄游性种类的生长快于定栖型种类。在亚速海1龄鱼全长29.4厘米,2龄鱼全长46.2厘米,体重2千克,5龄鱼全长66.6厘米,体重5.5千克,10龄鱼.全长89.8厘米,体重12千克。
二、俄罗斯鲟的海水养殖试验
1.试养方法
(1)养殖条件 俄罗斯鲟鱼种规格:养殖的俄罗斯鲟鱼苗4月份运来时休长范围为6~10厘米,运输过程中苗种成活率为95%。养殖池规格:设置4个小水休养殖池,5米x8米x2米,其中2个淡水养殖池用于俄罗斯鲟驯化,2个海水养殖池用于海水养殖。池水用充气机充气,上有防晒顶棚,下有进排水管及拦鱼设备。
(2)暂养过渡 先在2个淡水池中分别放养80条俄罗斯鲟幼鱼,进水量为1.2米深。在1个月时间内,由淡水向海水过渡;前15天每2天换1次水,每次排掉水体的1/5,充入等量的海水;后15天换1次水,每次排掉水体的1/5。
(3)其它条件 根据俄罗斯鲟对水温变化较敏感、对水中溶氧量要求较高的特点,要求水温保持在16—2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各水池备有小型增氧机日夜充气,溶氧量达7.5毫克/升,以及配备各种其它必备工具。
2.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俄罗斯鲟的摄食、活动是否正常,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随时掌握水位变化、水质肥瘦以及鱼类摄食情况。根据池水情况1—2天换水1次,2—3天定时洗池。
(2)饲料投喂 俄罗斯鲟幼鱼进池后可停止投喂1~2天,以适应养殖汕环境。先期投喂丝蚯蚓、沙蚕为主,之后进行食性驯化,—开始使用鳗鱼专用饲料,每天投喂4次,从早晨8:00开始隔4小时投喂,投喂量一般占鱼体重的3%左右。鲟鱼有夜间觅食的特性,所以下午投喂量要多些。其间由于开始阶段的饲料蛋白质含量40%左右,出现了鱼体消瘦甚至死亡的现象,经科研人员调整配方后生产专用鲟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50%以上,出现好转。
(3)喂养条件 俄罗斯鲟的最佳生长发育水温为18—24℃,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增加投喂量。要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粪便,保持池水透明度40厘米以上。喂养一段时间后应重新进行分级养殖。
(4)病害防治 俄罗斯鲟体表有一层角质胶皮,不易受伤,对寄生虫及有害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仍不能掉以轻心。鲟鱼进池前要先用3%~4%的食盐水浸泡20分钟左右。一般每月定期对鱼体和水体用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且每月投喂药饵2次。
3.试养结果
从3月末4月初开始试养俄罗斯鲟,休长6.0—8.0厘米,体重大约10—12克,经过5个月的养成,8月末体长在38~43厘米,体重在230~260克,成活率分别为65%和71%,取得了初步成绩,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11-02-13/15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