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大黄鱼秋苗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了解到今年秋季下排的大黄鱼苗在部分海区出现大批量死亡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发病严重的福安大坑养殖区进行诊治。

  在大坑33号渔排,养殖户王老板向技术人员讲述了鱼苗发病的情况,大约10天前,发现部分秋苗开始在水面漫游,出现缺氧的症状,不久便死亡,当时量较少,没有在意。近两三天这种症状的苗突然大增,摄食量大减,并出现红头症状,同时部分腐烂的苗也从网箱底部浮起,今年下排的28万尾鱼苗已经损失约10万尾。相邻的渔排损失更为严重,死苗过半。

  技术人员经过对病苗的检查,发现病苗鳃丝都严重失血,呈现浅红或灰白色,镜检发现鳃丝肿大,有的鳃丝末端膨大成泡状,没有发现寄生虫,确诊为细菌性烂鳃。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提出防治措施:网箱内吊挂“白片”(消毒杀菌缓释片),视水流情况挂2-4片不等,早晚投喂饵料时,趁鱼苗集中在水的表层,向网箱内泼洒二氧化氯、二氯海因消毒剂进行药浴,饵料中可适当添加氟苯尼考药物治疗。

  养殖户反映,采取措施后,情况得以控制,鱼苗摄食恢复,死亡率下降,但同时发现其所用的“白片” 缓释效果不佳,吊挂一周仍剩余70%多。经查验,发现网箱中吊挂的“白片”没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系“三无”产品,致使治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技术人员一方面进一步指导养殖户使用合格的药物,加大消毒剂药浴的剂量和次数,一方面继续做好跟踪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消毒剂 腐烂 大黄 氟苯尼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