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高温期名优鱼类塘间管理


7~9月,是南粤一年中水温最高季节,既是各种海淡水名优鱼类快长易大、食欲旺盛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易造成水质污染,容易发病死亡。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扬长避短,达到养鱼高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将几个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时多投和投好饲料  养鱼欲快长,饲料应先行。投喂饲料要根据各种名优鱼不同食性而定:鳜鱼(又叫桂花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善吃鲜活的土鲮、泰鲮、白链、鲤、鲫、麦穗鱼等小型鱼类。一般饲料鱼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太小则难以吃饱,过大又不能下咽。每天投放量为其体重8%~10%左右,每天投一次,不宜几天并在一起投,以免造成时饥时饱的现象,饿时还自相残食;对背鳍有硬棘的小杂鱼,则不能作为饲料鱼,以免刺伤鳜鱼的口腔肠胃。加洲鲈是杂食性鱼类,如投放冰鲜或野杂鱼,则宜将饲料鱼切成小块或绞成肉浆混入花生麸、豆饼粉、玉米粉内一起投喂,比例以5∶5为好,一般每天上午10时、下午5时食欲正旺时投喂,日投放量为其体重的5%~7%。尖吻鲈也以吃冰鲜小杂鱼虾为主,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6%~8%,通过一段时间的驯食,也可摄食专门的人工配合饲料。鳗鱼主要摄食含蛋白质4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每百公斤粉剂饲料用130公斤清水加5~7公斤鱼油,放入绞拌机内绞烂成团后进行投喂,每百公斤鳗鱼每餐用料2~2.5公斤。  另外,投饲还要结合天气阴晴、水温高低、鱼类食欲盛衰适当增减,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的生长率,对吃不完的残料要及时捞尽,以免污染水质。  二、确实做好水质调节工作  据有关科研部门检测,当池水中全日溶氧量保持在每升水4毫克以上时鱼类消化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量比溶氧量为2毫克时提高了2倍。但如果水质很肥,池水中浮游藻类十分丰富,这些藻类在夜间和早上日出前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在一日中这段时间氧气最稀少,这常使名优鱼类急游水面,消耗大量体力,生活不舒,食欲不振,造成“一日浮头,三日不长”的现象,如不及时加水和换水,则名优鱼类抗病力大大减弱,很快就会罹病。因此在早上或夜间,先换水1/3,再把水深加到2米以上,使池水透明度达到30~40厘米以上。另外,养鳗池早上每立方水用0.5克敌百虫,养鳜养鲈鱼池每立方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池水消毒,既可杀死与鱼类争夺氧气的浮游生物,又能达到净化水质,防治鱼病的目的。  三、做好分级轮养、捕大留小工作  许多农民认为夏秋季天气水温高,是鱼类快长易大的季节,因此不及时捕捞上市,使塘内每亩载鱼量超过450~500公斤以上,密度大,耗量多,饲料消耗大,水质易污染,造成发病减产,弊病很多,因此在目前市场喜爱小规格鱼类的情况下,应把500克左右名优鱼类,及时捕捞上市,既减少市场压力,又能捕大补小,保持水体内生态平衡,做到常年上市,反季节养殖,这是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举措。(510222 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发布时间:2002-8-30 信息来源:《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2年第八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饲料 鳜鱼 藻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