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人工饲养技术 黄颡鱼属鲇形目,鲶科,黄颡鱼属。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通常个体0·3 —0·5斤/尾左右,最大达1斤/尾,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鱼味鲜美。长期以来,黄颡鱼上市一直依赖天然捕捞,很少人工养殖,主要受种苗来源、养殖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因此开展黄颡鱼人工养殖研究,使之成为我国名优鱼类养殖的新品种,对开发利用长江及支流名优经济鱼类,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就结合笔者试养的经验浅谈一下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背部黄绿色,体则黄色并有断续的黑色斑块,腹部淡黄或白色,各鳍均为黑色,体长,腹部平坦,后部稍侧扁,体裸无磷,头大宽平,眼小位于头的前侧上位,口下位,裂大。须4对,上额须长,下额须2对外额须长于内额须,背鳍硬刺,具有钜齿,胸鳍硬刺强大。 2、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体中,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但出膜后仔鱼在晴好天气,喜欢在水体中上层集群。 3、食性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刚出膜3—4天的仔鱼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在自然条件下苗种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及其它水生昆虫为食。人工培育可投喂绞碎的鱼肉汁及蚌肉碎末等,成鱼阶段主食小鱼虾、软体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既可摄食动物性饵料,也食人工配合饲料,但两种饲料混用效果较好。 4、生态习性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南北地区都可生长,耐低氧,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慢,一般一龄鱼个体重200—300克。 5、繁殖习性 性成熟年龄雌鱼为2年以上,雄鱼3年以上,生殖期间,雄雌鱼有明显的区别,雌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雄鱼无此物。繁殖较适水温24℃—26℃,受精孵化水温25℃时72—80小时孵出,一般怀卵量为4500—5500粒/尾,卵为沉性,属粘性卵,最好采用人工受精的办法。 二、鱼苗培育 最好缓流水培育,小水体,水深宜40厘米,饵料以水蚯蚓为主,密度100尾/平方米,培育到3—5厘米/尾。 三、成鱼养殖 1、鱼塘选择与清整 选择有充足的水源,注、排水方便,水源的水质良好,不含有毒物质的鱼池,池形整齐,最好是东西向和长方形,面积4000平方米—5300平方米,便于操作。池塘水深1·5—2米为宜。池堤坚实,不漏水,池底平坦,少淤泥,无砖瓦石砾,无丛生水草。鱼池向阳,阳光照射充足。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曝晒龟裂,这样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类,并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1)生石灰清塘方法有二种。 A、干池清、毒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厘米—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市斤,视塘底污泥多少而增减。清塘时,先把生石灰放入备好的农艇内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充分发挥石灰的消毒作用,清塘后一般经7—10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生石灰清塘后,经数小时即能杀死野杂鱼类、蝌蚪、水生昆虫、蚂蝗、虾、蟹、青泥苔、病菌、寄生虫及其卵,是一种理想的清塘药物。生石灰清塘后,再重新加注新水时,野杂鱼类和病虫害随水进入塘内,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加水时应采取过滤措施。 B、带水清、毒塘:在水深约1米时,每亩用生石灰250—300市斤消毒,消毒方法和干池法一样。此种方法,不必加注新水,这样就防止了野杂鱼类和病虫害随水流入池塘内,因此其消毒效果比干池塘法更好。 (2)漂白粉清塘: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为30斤/亩。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即完全消失。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并能杀灭野杂鱼类、蝌蚪、水生昆虫、螺蛳和部分河蚌,防病效果接近生石灰清塘,而且有用药量少、药力消失快、有利于池塘的周转等优点,但没有使池水增加肥效的作用。 2、养成过程中的管理 (1)巡塘: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日间可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2)池塘清整: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池塘水质既要清新,含氧量较高,又要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适量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水量,还要随时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割去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 (3)防逃: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平时要随鱼体长大,结合调节水质,适时增加塘水量。 3、饲料 黄颡鱼在3厘米/尾前,食水生物为主,若水生物不足时,可用纯干的蚕蛹粉代替;3厘米后,食人工配合饲料,这时可在放养塘角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定点的吊置于水中的投料台,料台的数量可根据鱼塘的大小、放鱼的多少而定。投料台可用简易能沉入水中的材料制作,台面上可用编织袋之类的柔软材料平辅在上面。投喂时,将粉状饲料或颗粒料加水捏成二至三两大小的小团,投于台上,让鱼自动上台吃食。每日早、晚各喂一次,每次投饵料基本以食尽为宜,一般情况下日投量按鱼体重的2%投喂。 四、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寄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病,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常用的药物一般有: 1、杀虫剂 敌杀死用0·03ppm的浓度,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0·15ppm:0·06ppm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2、抗菌消炎剂 口服药一般混匀在饲料中压成粒料。磺胺二甲嘧啶片每50公斤饲料中加15—20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或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100斤饲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以上药料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 3、对出血病的治疗 用生盐100市斤/亩,全塘泼洒,同时每50公斤饲料中用磺胺噻唑100克加维生素c10克匀拌在料中,投喂3天,日喂2次。在对黄颡鱼鱼病的防治过程中,一般说,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将带来不良后果。《南方农村报》中山市海洋与水产局 黄善衔 发布时间:2001-3-7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7-01-31/15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