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养鱼先养水系列(二)


养殖水体恶化的元凶--氨氮  养殖水体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最大的是氨,特别是非离子氨。它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和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在水体中其浓度在ppm水平上即可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据估算,每投入1公斤含32%蛋白质饲料,就有大约30克氨氮释放到水环境中。氨氮积累的结果就会使水产动物中毒。氨通过鱼鳃皮膜进入鱼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不仅降低了输氧能力、破坏鱼鳃表皮组织,使氧气交换和废物排泄不畅而窒息,还会使pH上升,抑制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使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氨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养殖动物机能亢进、惊厥、丧失平衡能力、昏睡、昏迷乃至死亡。氨氮即使在非致死浓度下,也能显著降低水产动物的摄食能力、生长速度和抗病机能,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如何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使用生物技术是有效的方法。如在每立方水体中加入10毫升养殖保,氨氮去除率一般均可达到60%左右。如鳗鱼、甲鱼等养殖中,饲料含高蛋白,水体中积累的氨浓度也高。频繁换水,池中氨氮仍在0 ·3-1·2毫/升,不仅浪费水资源和能源,也造成环境的不稳定。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在施用养殖保之后,不仅减少了换水,各池中的氨氮分别下降了0· 2-0·5毫克/升,去除率达41·7%-66·7%,鳗鱼摄食活动明显增强,摄食量也大增。原来出现的烂尾病也得到控制和痊愈,为增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养殖保在严格对比的条件下实验证明,凡加入本制剂者,氨氮浓度由0· 124毫克/升下降至0·054毫克/升,未加的对照水体则由0·122毫克/升上升至0·19毫克/升,两者最后氨氮浓度相距3·5倍! 发布时间:1999-10-18 信息来源:中山农业信息中心(报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积累 氮释放 毒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