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鳖“胃肠出血症”剖因


最近,广东有些地方的养鳖场出现了一种叫“胃肠出血症”的烈性鳖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病鳖不思食料,摇头晃脑,快速死亡,解剖后发现鳖体的肠胃呈红点充血状。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经发现个别死亡而浮出水面,3至5天即酿成全塘感染,1周内“全军覆没”。造成这种病害据说是一种肠杆菌所致,但也不排除肠病毒原发的可能,尤其是该杆菌耐药性极强,且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施而难以救治。然而,此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虽然是接触了被这种肠道杆菌污染的饲料和水,但实际原因却很多,形成的历史也很长。
  其原因一,是因为没有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苗。另外是买百家苗,聚百家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好选苗关,关乎养鳖之胜数。因此选好苗种至关重要。
  何为好苗,怎样选苗?苗种,当然以纯正之中华鳖为首选。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华鳖种群诸多,而以中国大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生长的为正宗。这两处鳖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皆高,且抗病能力强。其优良种质是几千年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们钟爱的历史根源。广东规模较大的养鳖场,其亲本基本来源于长江水系洞庭湖一带,种质资源系正宗。
  正确选择购苗的繁育场。选择良种场购买好苗种是关键,其道理不言而喻。投资巨、规模大的良种场,他们的亲本取源于原产地的野生鳖,而且引入后,通过提纯复壮,按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良种良法规程”实行隔离养殖,以防各代近亲交配,并且还有充足的亲本资源供于非近亲繁殖,相对可以避免异化现象。
  在具体选择鳖苗时,要通过视、触、查三方面了解其健康状况。体重:刚孵出的稚鳖体重一般在3克以上为优质,若不满3克的皆因其亲本体重和年龄过小,或营养不良、体质较差所致。体色:稚鳖腹板为桔红色,其越红越好;反之,呈淡红或黄色为体质不佳。但体重达20克以后,其腹板转呈灰白色或黑色为正常。体态:好鳖为裙边较厚实、平直。而软薄下垂则说明营养不良;背腹及四肢腋窝处无白点或白斑,否则说明已染病菌;无伤残、行动活泼、反应灵敏。特别是用手轻拉其后腿,能有力缩回的则是体质好的表现。
  其二,不重视饲料的质量乃是第二大原因。
  饲料,是造化动物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承担物。饲料的选择和运用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华鳖的健康和成长。因此,鳖料的选择一要优质,二要专用。所谓优质就是要求饲料的原料上乘、配比科学、营养科学、加工精细、保管妥当、新鲜卫生。不能有劣质、粗质和变质。特别要提防带有细菌病毒的劣质饲料。然而遗憾的是有许多养殖户一遇经营不佳时,就不顾饲料质量的两要素。由于近年来鳖价一直走低,效益转差。这就迫使许多养殖户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这个方面,有的自配饲料的便减压必要的成份,甚至有的人贪图便宜购买劣质饲料,这就造成了鳖肠胃炎症,结果自食其果。专用即投喂专门的鳖料,不宜选择代用饲料。所谓“羊草猪潲不可颠倒”就是这个道理。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根据鳖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比例的不同分别选用稚鳖开口料、稚鳖料、前期成鳖料、后期成鳖料和亲鳖料。投喂饲料时,要定点、定时和定量。而用量可以根据气候和鳖的食欲适当调整。投料时,饲料不要被腐败的塘水污染。夏天特别注意清理喂料板上剩余的变质饲料。
  其三,鳖场缺乏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乃是第三原因。
  中华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最终养殖出优质的中华鳖,并能赢得经济效益,这需要经营者全方位地科学谋划、实施、监督和落实各种措施。否则,一个环节,特别是预防流行性传染病这个关键环节忽视了就会造成功亏一篑。如:
  ①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层层负责、责任到岗的管理架构。各种岗位和操作都必须制定出必要的职责和规程。
  ②基础建设方面。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无任何污染源,便于“三通”的地方建场。合理规划鳖场的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养殖的环境。
  ③生产方面。首先要选择优良苗种。其次是要合理投喂营养全面、卫生新鲜的优质饲料;注意经常性地调控优化养殖水体,防止池塘水质腐败。做好防逃、防盗工作。
  ④疾病防治方面。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兼施”的方针。特别要建立流行传染鳖病的预警和防治措施。每年销售后,一定要对塘底进行一次地毯式搜索,全面彻底消毒。以期灭杀长年沉积下来的细菌和病毒,利于来年放养新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病毒 细菌 种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