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工养鳖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扩大,鳖病多发且变复杂。不少养殖户缺少对鳖场及鳖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误认为药物万能,滥用药物,破坏了池塘水的生态平衡,导致发生疾病后用药物很难控制或彻底清除,造成严重损失。另外,由于很难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造成采取的措施不够准确。为此,我们根据临床研究与实践结果提出中华鳖健康养殖新技术。该技术可使鳖有效增产,防止鳖病发生、减少死亡和经济损失。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建造养殖池。按不同要求建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以便分级饲养。 2.清塘消毒工作,目的是杀灭池中各种野杂鱼类和有害生物、病原等。对旧池干塘清池后食台附近的淤泥曝晒1~2周,采用新制、块状的生石灰消毒,每亩60-75公斤,淤泥较多的每亩80~85公斤。对排水困难的,进行带水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化水后趁热及时全池泼洒。消毒7天后测定pH<8时才可放养鳖。 3.引种时必须对引种地进行疫病调查,防止收购来源不明的鳖种。新引进的种苗必须观察试养。 4.建造竹制或木制的晒背台、食台,在池边每隔4~5米固定一个食台位置,保证足够的面积。 二、养殖过程 1.放养前用1:50消毒劲或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后人池,调整饲养密度,一般稚鳖出壳后100-120只/平方米或0.3~0.5公斤/平方米,1个月后50~60只/平方米,较大的10-50只/平方米,越冬期间10一25只/平方米;幼鳖(50克以上)5~10只/平方米;亲鳖1.5公斤以上的每亩不超过200只。人池后,每亩用漂白粉2公斤,或用二氧化氯甲、乙液各1~2毫升/立方米全池泼洒。 2.选用优质、全价饲料,区分稚鳖料、幼鳖料、成鳖料和亲鳖料,采用水上投喂,定时(早春和深秋季节上午10时左右投料1次,夏季水温高,到下午黄昏前把料投完)、定位、定质(营养全面、配比合理)、定量(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干料量约占鳖体重的2%~5%),鳖吃剩的应抛弃,1~2天消毒一次饲料台。随季节和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减饲料量,在鳖病多发季节,应适当添加防病药物和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饲料。投喂新鲜动植物饲料如肝脏类、冰鲜鱼、瓜、菜等,应先清洗干净,用1:50消毒劲(碘消毒剂)或30克/立方米呋喃唑酮浸泡15~20分钟消毒。每天喂养前,先清洗食台,捞去吃剩的饲料,每隔3天用20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00克/立方米菌毒净对食台进行清洗消毒。 3.做好日常水体监测、管理工作。春季利用降水升温的办法使鳖提前开食,夏、秋季加深鳖池水位,保持水温恒定,使鳖处于最佳水温状态,换水时温差一般不超过3℃。每月1~2次水体消毒,准确计算池水量和用药量。有条件的应做好换水时的消毒,包括下雨时的消毒、池边的定期消毒、备用水的消毒。每天下午采集水样检查水质的主要指标,透明度低于25时先用硫酸铜0.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0.2克/立方米,然后施生石灰40~50克/立方米,含氧量低于3毫克/升时施过氧化钙(或增氧灵)20~30克/立方米;当pH值<7时,用30~5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当氨态氮小于1.0毫克/升、亚硝态氮小于0.2毫克/升时,注入新水,或用25毫克/升底净和活性酵素清理池底和水体。 4.做好池边消毒与清除杂物工作,限制人员自由来往。参观人员必须远离池边,迸场人员和工具应作消毒,用100克/立方米菌毒净,或l:1000的1%碘制剂,或用15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20~30分钟后使用。 5.按时巡塘,发现异常及时查找病因。做好疾病诊断,详细调查发病情况、死亡数、症状、病变、日常防疫措施的失误之处。隔离检查病鳖,选择症状明显的刚死或濒死鳖2~3只作个体解剖检查,包括肉眼检查(重点检查表外伤、病灶、鳃状组织、肝、胃肠等)、镜检(从怀疑或典型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粘液或内容物涂片、镜检),有条件的送病料到有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 6.做好冬眠前的管理工作。鳖冬眠期间体重下降10%~15%,发病的或体质差的、当年后期孵出的稚鳖易发生死亡。冬眠期间应避免受到干扰,否则引起鳖体能过度消耗导致死亡。 三、发病时的防制措施 当前较常见的鳖病有腐皮病、红脖子病、疖疮病、出血病、白(红)底板病、白眼病和肺脓肿病等。 1.及时捞弃死鳖,隔离病鳖,在鳖场外剖检死鳖、濒死鳖,选用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消毒,严禁出售,乱扔,做好深埋或焚烧。 2.送检病料,分离细菌及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有效药物;采用内服、外用的方法进行投药。 3.重新检查水温、水质、池塘基质、水源或周围水质情况的污染和饲料问题。做好消毒水体、换水和调节水质工作。 4.检查用药后情况,做好记录,分析确定药物效果,制定换药、疗程或调整防治措施的方案。 5.对病鳖、死鳖作及时处理,剖检诊断后深埋,杜绝出售或食用,防止疫病的扩散或危害人体健康。 发布时间:1999-6-30 信息来源:(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专利应用中心扶贫示范基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7-01-31/15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