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亚洲尖吻鲈养殖技术


亚洲尖吻鲈(Lates calcarfer)是咸淡水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中国的东海南部及南海、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亚洲尖吻鲈生长速度快,在8个月时间内可以生长至上市规格,一般生长速度为1kg/年,且亚洲尖吻鲈具有很多特性使得其适合于进行沿海养殖,如在浑浊度高而盐度不断变化的水中生长良好、能够适应粗养及网箱高密度养殖条件、比较容易驯化等,故而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养殖工作者参考。
一、亚洲尖吻鲈养殖环境的水质条件
亚洲尖吻鲈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5℃—34℃,最适范围为29℃—32℃,水温20℃以下则停止摄食,水温12℃以下会冻死,因此,我国华南地区养殖亚洲尖吻鲈只限于每年4月—11月。另外,对亚洲尖吻鲈进行养殖时,必须具有适宜的环境水质条件,推荐的环境水质条件为:pH值2.5—8.5,溶解氧4ppm—9ppm,盐度10ppt-0ppt,水温26℃--32℃,NH3<1ppm,H2S<0.3ppm,混浊度<10ppm。
二、亚洲尖吻鲈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培育 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尖吻鲈繁殖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发现,采用网箱、水槽或池塘培育亲鱼时,从采集天然鱼苗到培育为成鱼及至成熟亲鱼,通常至少需要3年-5年。另外,捕获体重为2kg—8k8野生亚洲尖吻鲈的成熟亲鱼也可以直接作为催产亲鱼。亚洲尖吻鲈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6月底和10月底,通常是在海上进行人工受精。
2亲鱼催产的选择 催产用亲鱼应满足下列条件:肥满度好、体格健壮、无病、躯体完整、活动力强;雌性亲鱼所产卵子的平均卵径为0、4mm,雄性亲鱼能够挤出奶白色精液,这也是亲鱼成熟度好的标志,雌雄比例为1:2。
3、催产剂量 目前,催产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注射法,另一种为嵌埋颗粒激素法。东南亚海洋渔业开发中心水产养殖部的研究人员提议使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作为催产药物,LHRHa通常呈粉末状,配制时应将其溶解在生理盐水溶液中,并且必须按操作规范进行配制才能够提高催产效果。对体重为2kg-8kg亲鱼进行催产时,LHRHa的剂量为20ug/ kg—100 ug /kg鱼体体重。
4.人工繁殖中的难题 亚洲尖吻鲈是一种雄性先成熟的雌雄同体的鱼类,研究亚洲尖吻鲈性腺发育的生理时发现,首先是雄性性腺发育成熟,然后转变为雌性性腺发育成熟,因此,在进行亚洲尖吻鲈人工繁殖时,要获得雄性性腺非常困难,这是亚洲尖吻鲈本身生理特性给人工繁殖带来的一个棘手问题。亚洲尖吻鲈幼鱼达到雄性成熟需要3年-4年,而达到雌性成熟则需要6年。在性腺转化过程中,不可能所有雄性转化为雌性。
三、亚洲尖吻鲈苗种培育技术
1、苗种培育 受精卵通常放量繁殖置在玻璃缸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培育密度一般为1200粒/L。通常在28℃、盐度32ppt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4小时即可完成孵化。刚孵化出的幼鱼放养密度为30尾/L,10天后幼鱼的放养密度为15尾/L,21天后的放养密度为6尾/L,如此梯次减少幼鱼的放养密度,可以增加幼鱼的活动空间,使幼鱼之间的同类相残现象减少到最低。
亚洲尖吻鲈天然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育苗阶段一般投喂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增加轮虫、卤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显著提高亚洲尖吻鲈幼苗的成活率。
由于亚洲尖吻鲈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同类相残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研究表明:21日龄幼鱼的存活率为90%,而随着苗种规格的增大出现了同类相残现象,因而必须对其按规格分别进行放养,使培育在同一水槽中的不同规格苗种数量不超过33%。使用分拣网箱可以有效地将不同规格的苗种自然分开,进而减少同类相残现象的发生。分拣网箱通常具有大网目、中等网目和细网目等不同规格,使用时通常将大网目网箱放在最内侧,细网目网箱放在最外侧,中等网目网箱则放在二者之间。
2,苗种暂养和淡化 目前,国内亚洲尖吻鲈人工育苗尚未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所需苗种主要由东南亚地区进口,而引进的多为较大规格(体长5cm以上)苗种,且对这些苗种已进行过盐度淡化和转食驯化。但是,这种大规格的苗种价格较高且盐度一般只淡化至10ppt-15ppt,不适合在更低盐度地区进行池塘养殖,而如果购进小规格(孵化后15天—20天,体长1㎝左右)苗种自行进行淡化处理则有利于使其适应当地环境的盐度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尖吻鲈 驯化 鱼类 网箱养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