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鱼类寄生虫病集约化养殖暗纹东方常见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


摘 要: 通过对集约化养殖中暗纹东方 ? 常见寄生虫进行的调查,观察到7种常见寄生虫。 对这些寄生虫所引起 的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 暗纹东方 ?; 寄生虫; 寄生虫病; 调查; 防治

河鱼种繁多,广义上讲,亚目中所有种类统称河,但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一 类具剧毒,却味道鲜美的经济品种。如红鳍东方、假睛东方、暗纹东方、菊黄东方等东方属的 常见种类。河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在我国东方属鱼类的地理分布很广,主要在黄海、渤 海、东海和南海及与其相邻的江河湖泊中。因其特 殊的营养和医用价值,使河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天然捕捞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上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酷鱼滥捕使河自然渔业资源锐减。 在此条件下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各地相继开展河人工繁殖的研究,且技术日臻成熟,这促使河集约化 养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适应淡水养殖的暗 纹东方品种,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很快, 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各地的养殖模式看,主要以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集约化 养殖为主。集约化养殖中常见寄生虫有多子小瓜虫、年轮 虫、指环虫、异沟虫、杯体虫、聚缩虫和斜管虫。 由其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课题组通过对上海、江苏等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进行跟踪研究,对患病鱼进行了寄生虫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了部分寄生虫病的组织病理,并对上述寄生虫病进行了预防和治疗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规模化人工养殖暗纹东方的寄生 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1 多子小瓜虫及白点病

  1.1 多子小瓜虫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属纤毛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是一种大型的原生动物,体为卵园 形,体内具有大小核各1,有伸缩泡,胞口在体前端, 除胞口外体披等长而分布均匀的纤毛,口纤毛作 “6”字形排列。显微镜观察显示,成虫期体为卵圆形、球形,乳白色,大小为0.3~0.8mm×0.35~0.5mm, 虫体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不停转动,胞口位于体前端腹面,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大核,紧贴于大核之上的球状小核(图1)。胞质内常 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幼虫期体呈卵形 或椭圆形,大小为33~54μm×19~32μm,前端尖,后端钝圆,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 卵形,体前端有1个大伸缩泡。包囊期呈圆形或椭 圆形,白色透明,大小0.329~0.98mm×0.276~0.722 mm,虫体包被一层胶质膜(图2)。

  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寄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当胞囊内的虫体胞口消失,马蹄形的大核变为圆形 或卵形后,2~3h囊内虫体开始连续等分分裂,水温 在15~20℃时从胞囊开始形成幼虫,23~25h后破囊而出,再次感染鱼体。幼虫钻入鱼体上皮细胞或 鳃间组织,刺激上皮细胞而增生,从而形成小囊泡,发育为成虫离开宿主,形成胞囊。

  1.2 白点病及病理观察

  白点病(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该虫从南至北各地均有分布,它对寄主的种类、大小和年龄无严格选择性。一般流行于初春和冬末,水温在15~25℃,特别在养殖密度和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更易 传染暴发。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在暗纹东方的鳃、皮肤、鳍、口腔、鼻、眼角等处。患病鱼体表现为食欲减退,严重时不吃食;游泳迟钝,常沿池壁快速游动,或头上尾下地斜着身体与池壁摩擦。当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体表覆 盖一层白色粘液。发病高峰期肉眼可见鱼体有白色小点状囊泡,因此又称为白点病。此病感染性强,扩散迅速,部分池塘发病率可达80%以上,常引起鱼苗或鱼种大批死亡。近年来,由于温室高密度养殖,此病也偶见于盛夏季节暴发,这可能与环境协迫等 因子有关。病理检查发现,多子小瓜虫寄生虫可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如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虫体周围的鳃片上皮细胞增生,局部肿胀坏死,鳃小片变性,血管充血,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多子小瓜虫侵入皮肤引起上皮组织增生,并可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

  1.3 小瓜虫病的预防和治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指环虫病 传播 病原 坏死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