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

  分类防治

  细菌性鱼病

  1、草鱼、青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治疗这“三病”,可用“灭菌灵”进行有效防治。发病初期每50公斤鱼用药1小包即可控制。

  2、鲢、鳙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细菌性烂鳃病: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全池泼洒,即可得到有效防治。

  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种和鱼苗,用呋喃唑酮0.1—0.2ppm均匀泼洒全池,或按每50公斤鱼体重5—10克投喂口服,效果理想。

  病毒性鱼病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草鱼危害最严重,有效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免疫注射疫苗。

  水质性鱼病

  水质性鱼病是因不良水质引起的鱼病,其主要症状是泛池,治疗方法: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者泼洒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或“过氧化钙”进行急救。

  在正确诊断出鱼病之后,确定用药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均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2、对症下药,不要胡乱用药;3、药物要充分溶解之后才能使用;4、轮换用药,综合预防,避免单一用药;5、注意药物质量,药物变质失效,不能使用。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安全浓度。

  内外预防

  预防体外鱼病每天捞尽食场中的饲料残渣,定期清除水中漂浮的青草和霉变的饲料,保持水质、食场清洁及饲料新鲜。同时,用竹秆或草辫做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场框,每边挂一只竹篓,篓口露出水面,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以消毒食场。也可用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400克装入布袋,每月挂3天,每天换药1次,可有效预防草鱼中华鳋病、鱼种的寄生虫性鳃病和皮肤病。此外,用新鲜青松毛15—20公斤,分成4—6把,在食物框架上浸挂一周取出,预防锚头鳋效果也很好。

  预防体内鱼病在饲料中拌药投喂预防。草鱼、青鱼的肠胃病,可用大蒜预防,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公斤,与200克食盐一起捣碎,拌在面粉糊中,同饲料一起连喂4天。也可用磺胺胍5克或干地锦草250克同饵料一起连喂6天进行预防。每100公斤鱼用地锦草、庆大霉素药粉1公斤拌饵料,连续投喂4天,可有效防治烂鳃病。每100公斤鱼用4%碘液30毫升或碘酒60毫升制成药饵投喂4天,可防治青鱼球虫病。

  特殊性鱼病的防治

  营养病夏季水温高,鱼类生快,有的饲料中添加了某些物质使鱼类生长更快,导致部分营养指标跟不上鱼类的生长发育需要。其症状是鱼体萎瘪或“虚胖”、烂鳍、鳞片疏松、脱落、肌肉水肿,发白状,机械损伤,体色深浅不均,尾鳍腐烂,嘴边发白,溃烂或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等。

  防治:选择配方规范、先进、售后服务好的名牌全价饲料投喂即可。

  肝脏病表现为:①肝脏颜色由正常的血红变浅,变成黄色、粉红色甚至绿色、黑色;②肝病病理发生变化,肿大,水肿的肝外有网状膜,有的已腐化,有的肝脏变小、萎缩、变薄、包在胆囊外;③有出血点,出现肝硬化;④有的胆囊变大,胆汁由正常绿色变成黑色,有的胆囊变小,近乎看不见。

  防治:此病要用口服药100kg饲料配鱼肝宝400g,鱼菌灵100g,每天1—2次,连用5—7天,半个月预防1次,预防3天。

  综合病症状:①体色或深或浅,浅的地方没有粘液,头背部有白膜,鳃部溃烂;②鱼种吻端溃烂;③头、背部交接处鳞片脱落、肌肉水肿,体表两侧鳞片脱落;④鱼体溃烂,呈洞状,尾柄溃烂,充血,尾鳍、尾柄间有白道,体表、内脏有出血点,可能与肝病并发。如罗非鱼的症状是竖鳞、突眼。鲫鱼的症状是体表溃烂、鳞片脱落、出血。

  防治:先用外用药1—2天,再内用药饵。外用药为杀菌、杀虫药;内服药饵、药量按使用说明书酌情掌握。治疗鱼病时不宜动网。

  应激病鱼类在拉网、运输、受伤、疾病时,这些因素会使鱼类处于“应激状态”,因而出现对某些营养成份的需要量急速增大,特别是维生素更加缺乏,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

  防治:鱼类发生应激反应后需及时补充营养,维生素给予量应比平常提高1—2倍。常用鱼壮粉、鱼肝宝、速补14等拌饲料,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可使应激反应减轻和消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鱼类 草鱼 黄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