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池塘无公害成鱼养殖技术规范



  四、养殖期间的水质管理
  1、保持微流水
  水源充足的,可使池塘呈日交换量在10%左右的微流水状态,保持池塘水质处于一个非常优良的状态,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产品的品质。
  2、排污换水
  排污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质和水色的最好办法,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虾的健康和生长。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低时,或鱼虾患病时,则应多换、勤换。鱼种下塘后5天,开始逐渐加注新水,20天内加水至池塘最深水位。以后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为10%~20%,高温季节为20%~30%;同时,在鱼类生长至个体重0.2公斤以上时,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增氧一次,每次2小时~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增加l小时~2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
  换水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换水量不要超过全池水量的1/3;
  (2)换水时应注意将底层的污水和表层的油膜排出;
  (3)换水时应注意加入的新水的水温要与池塘水温相一致;
  (4)换水时要考虑到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应尽可能保持换水后的浮游生物量与换水前基本一致;
  (5)施肥、用药后两天内不要换水,开启增氧机后也不要换水,以免造成浪费;
  (6)发生病害的池塘水体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3 、合理开动增氧机增氧
  养殖前期,根据鱼类活动情况及天气、水质情况适时开机增氧;养殖中期,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增氧一次,每次2小时~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增加l小时~2小时;而养殖后期,高密度养殖可以考虑全天候增氧。
  4、定期调节水质
  每15~20天定期用泼洒生石灰水1次,用量为每亩15~25公斤,改善养殖水质条件。
施用生石灰的作用:(1)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2)抑制硫化氢,使氨、亚硝酸等氧化成无害物质;(3)补充氧气,增强水生动物的摄食能力;(4)补充钙元素,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5)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疾病感染。
  五、病害防治
  (一)综合预防措施
  1、采取彻底清塘、加注新水、换水排污及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改善池塘水质条件,营造良 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2、放养健康的苗种,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养殖组群。
  3、科学投喂优质饲料。
  4、药物预防:是针对水源条件较差、淤泥较多的池塘而采取的措施。在4~10月,每15~20天轮流泼洒0.2mg/L二氧化氯或0.2mg/L二溴海因或0.3mg/L强氯精;在11月~第二年3月,每15~20天内服阿维菌素,每天1次,连喂2~3天。
  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在对养殖动物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避免动物受伤。
  (2)在饲养过程中,每天至少巡塘检查1~2次。巡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早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也可及时发现疾病的一般症状,例如水生动物离群独自漫游于水面、失掉平衡、体色反常、不吃食等,就应立即进行诊断检查,尽早设法治疗。巡塘时应注意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水温、水流、水色和透明度等,必要时可测定溶氧量、盐度、PH值及其他水化学方面的情况。
  (3)对发病池塘及生病或带有病原的动物要进行隔离,防止病害传播。(二)常见病害的治疗
近年来,我区池塘养鱼常见的病害有草鱼出血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 综合症、打印病、爱德华氏菌病、水霉病、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绦虫病、中华鳋病、猫头鳋病、鱼鯴病和脂肪肝病等,其治疗方法见附表。
  六、日常管理
  水产养殖向来是“三分放,七分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做好水质管理、投饲、防病等工作外,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每天巡塘1~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做好养殖日志,完整记录鱼苗种放养、投饲、用药及轮捕轮放等情况;
  3、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及时调节日投饲量;
  4、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鱼类生长情况,做到及时上市。要做到及时上市,就必须掌握鱼类最佳上市规格。一种鱼类的最佳上市规格由鱼类的净增重量、饲料的投喂量和单价来综合分析确定。每一种鱼类都有其最佳生长时期,最佳生长时期过后,生长开始减慢,饲料转化效率下降,这时饲料的成本增加,继续饲养会增加养殖成本,如果此时鱼类已达商品鱼规格,应及时上市,以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当然,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生长曲线,还要考虑市场价格等其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获取高的养殖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饲料 二溴海因 敌百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