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巴西鲷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巴西鲷(南美鲱鱼),学名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fa),属鲤科,脂鲤属,是我国1997年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广西水产研究所也于1998年引进养殖,现已人工繁殖成功。巴西鲷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是有推广潜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

1.生物学特性

巴西鲷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水库中,是巴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它体型侧扁,与鲤、鲫、鲮鱼相似,体色银白,尾叉型,成鱼一般体长30厘米。巴西鲷为杂食偏植物食性,对水质要求不高,耐低氧,pH值要求6.0-7.5,临界水温上限39℃,下限为9℃,最佳生长水温为26-30℃,水温低于20℃食欲下降。

2.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巴西鲷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或农村的小水塘都可以养殖。面积0。5-5亩,最大不超过10亩,水深1.2-1.8米。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面、无污染的地方。放养前进行常规清塘肥水处理。

(2)鱼种放养。巴西鲷的放养时间为5月初,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每亩放养越冬鱼种1000-1200尾,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可放养200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若放养夏花鱼种,每亩放养量为1200-1400尾,同时放养花、白鲢鱼种100尾。经4-5个月饲养,体重可达0.35-0.5公斤。

(3)饵料与投喂。巴西鲷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主要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也摄食一些绿藻、硅藻。稍大后,摄食水生昆虫幼体、水蚯蚓等。成鱼阶段食谱很广,吃各种浮游的、底生的和附着的藻类,有机碎屑,也吃一些蚯蚓、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饵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米糠、豆饼、花生饼等,有条件的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投喂量可参照一般养殖鱼类的投喂量及投喂比例。

(4)水质管理。与一般养殖鱼类水质管理要求相似。

浙江渔业信息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饲料 处理 食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