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春季鱼病防治


鱼病和其它动物疾病一样,既要治疗,也必须预防,两者缺一不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鱼病的防治只有采取 "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减少和避免鱼类因病死亡。才能保证池塘的养殖产量和产品质量。因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不易查觉,一旦发生鱼病,很难做到及时发现,而且正确诊断和治疗也都有一定困难。即使是通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也避免不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所以要重视鱼病的预防工作。
  春季虽然不是传染性鱼病的流行季节,但我地区主养鱼类仍有水霉病、竖鳞病流行的可能。这两种病虽病原不同,其感染发病机理相同,都是由于鱼体擦伤后感染病原引起的。危害程度虽不大,但也可在个别池塘中流行,造成严重损失。所以春季鱼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
  
一.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对寄主无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至成鱼都可感染。一般在拉网、过数、运输后,鱼体受伤而引起。在密养和越冬池,最容易发生此病。世界各国均有流行。
  【病原】 在我国淡水鱼鱼体中发现的肤霉有十多种,但最常见的种类是属于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两属。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附着在鱼体损伤处的部分为内菌丝,它纤细而分枝繁多,深入至鱼的皮肤和肌肉,并具有吸收养料的功能;在鱼体外部的部分为外菌丝,它较粗壮而分枝较少,可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水霉同时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繁殖方式。

附着于死鱼的霉菌在12~24小时可蔓延至全身。
  【症状】 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向鱼体伤口侵入,并可深入至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动作开始焦燥不安,运动不正常,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侵入卵膜内部,而后在卵膜外部丛生,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
  【诊断】 感染了水霉的病鱼或鱼卵,由于外菌丝长满成棉絮状,故肉眼就可以诊断。但由于水霉的感染往往首先是由于鱼体受伤,细菌或寄生虫入侵而发生炎症后引起。因此,当发现水霉病时,应多检查一些病鱼,以确定引起鱼的死亡是由于水霉感染还是其他的鱼病。确诊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
  【预防】 1.用生石灰200 PPm彻底清塘,也可用20PPm漂白粉消毒,以减少此病发生。2.在捕捞,过数、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3.放养前要用药物浸浴消毒。预防水霉病最有效的药物是孔雀石绿,浸浴浓度为10PPm,时间10~15分钟。春季放养时也可以使用三合剂:孔雀石绿4~5PPm、痢特灵10~15PPm、敌百虫10~15PPm。浸浴时间10~20分钟。实践证明预防水霉病效果十分明显。4.鱼卵水霉病的预防要采取综合措施。鱼巢使用前先进行消毒棕榈皮要经过蒸煮,柳树根、金鱼藻等要用孔雀石绿10 PPm浸泡10分钟。带卵鱼巢可用7 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两天,以后每日早晨和傍晚用60~100 PPm的孔雀石绿溶液在孵化架附近水面喷洒一遍使孵化架周围的水呈现淡绿色。流水孵化的鱼卵,每隔6~8小时,遍洒一次孔雀石绿,使孵化水成淡绿色。直至鱼苗将要孵出时为止。
  【治疗】1.鱼种、成鱼、亲鱼可采用0.15~0.2PPm孔雀石绿或2~3PPm 的亚甲基本兰全池泼洒。隔2天再泼一次2.亲鱼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或用1%孔雀石绿水溶液、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涂抹伤口。病情严重时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公斤鱼10~20万单位。3.用400 PPm的食盐和400 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浴。4.同时服用抗微生物药(如磺胺类、呋喃类、抗菌素等),以防治细菌感染,疗效更好。注意:对孔雀石绿敏感的鱼类(如白鲳、鳜鱼等)禁止使用。
  
二.竖鳞病
  又叫"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是鱼体受伤后感染细菌,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鳞片竖立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以及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有时也感染此病。
  【病原】 尚未完全查明,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国外报导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病原 细菌 渗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