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投饲数量
投喂量参考值如下:
蟹体重量(克) 投饵量按体重计算(%)
0.8以下 100
10-30 50~30
50 12~8
100以上 8~5
要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生理状况、病害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3)日投喂次数
一般日投喂2次,傍晚投喂一天总量的70%,清晨投喂一天总量的30%。
(4)投喂方法
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聚集机会,减少互相残杀。并使正处于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个~5个饵料台,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
2、水质管理
(1)水质要求
——水温 生长水温范围12℃~32℃
最适水温范围20℃~27℃
停食水温 8℃
休眠水温6℃
冻死水温2℃
——盐度 生长盐度范围20‰~30‰
最适盐度范围10‰~34‰
——PH 7.8~8.5
——水色 茶褐色或黄绿色
——透明度 30厘米~40厘米
——溶解氧 ≥4.0毫克/升
——氨氮 ≤0.5毫克/升
——硫化氢 ≤0.1毫克/升
(2)水质调控
蟹苗刚放养时,池水深度为40厘米~60厘米,放苗后每2天~3天加水一次,每天加水10厘米左右。待池水加到1.5米后,需要根据水质、水色情况进行换水,结合施用肥料、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持三疣梭子蟹所需水质要求。
在高温、强冷空气时要提高塘内水位,特别是8月份至10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季节,要保持最高水位,保证水环境稳定,以利三疣梭子蟹顺利交配;如遇连续暴雨,应及时排淡,注入新鲜海水,保持海水盐度在15‰以上,严防海水盐度突降;如遇赤潮,停止换水。
如果PH值过高,可以通过施用螯合铜、降碱灵等药物降低PH值;如果PH值过低,宜每半个月施生石灰5毫克/升~15毫克/升,既能稳定水体PH值,又能提供钙源。
在高温季节尤其在闷热天气,由于残饵、粪便和生物尸体的腐败和分解,会导致梭子蟹缺氧,因此须开启地氧机进行增氧。
3、雌雄分养
当蟹体达到100克左右,雌雄可以鉴别,此时应留雌蟹个体数的1/3~1/5的雄蟹与雌蟹搭养,其余雄蟹应挑出分养;交配后应及时将搭养的雄蟹起捕出售,以免影响雌蟹性腺发育或雄蟹本身由于交配后死亡而导致损失。
4、防治病害
在池底恶化的养殖池,由于细菌感染或其它生物寄生,在梭子蟹的壳、腹肢、鳃等部位会出现各种病灶(如不正常的黑点、壳上穿孔等),影响成活率。
病害防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水体,改善水质和改良底质;
——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梭子蟹出现应激反应;
——投喂优质新鲜饵料,高温期间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防病药物,用药按DB330900/T006—2002《舟山市地方标准 水产健康养殖药物使用规定》执行,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如大蒜素等药饵(按使用说明书)。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
5、日常管理
(1) 巡塘
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梭子蟹活动、有无病害发生等情况以及闸门堤坝等设施安全情况。每次投饵后2小时检查蟹摄食情况和残饵数量,以便及时调整摄饵量。
(2)水质检测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定期测定盐度、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水质因子。
(3)测定
每十天测定一次蟹体生长情况,通过测量甲长、甲宽和体重,衡量养殖效果。
(4)养殖记录
每一口养成塘都要建立养殖日志,内容包括清塘、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养数量、放养日期、水质调控、饲料来源、饲料种类、投喂数量、病害情况、用药种类、渔药名称、渔药生产厂家、用药剂量、用药数量、用药方式、用药频率、产量和销售去向等。
6、收获
(1)起捕时间
雄蟹在分养、育肥后,可于11月份收获上市,雌蟹迟至12月中旬性腺成熟,育成膏蟹,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上市。若要留到春节前后销售,应提高水位或者采用塑料大棚进行保温,保持水温在2℃以上。
(2)起捕方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1-12/15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