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虹鳟养殖技术

三倍体虹鳟养殖发病原因浅析




    4.培育大规格鱼种 鱼苗抵抗力较弱,易发生死亡和感染鱼病,所以,每年12月份引进受精卵,经30~40天孵化和100~120天的强化培育,使鱼苗个体均重达到50克以上,以大规格鱼种渡过大降雨季节,减少苗种死亡和发生鱼病。

    五、讨论

    1.水体透明度。以往在虹鳟鱼养殖中只偏重常年水温、流量和溶氧等这些指标,对常年水体透明度重视不够,而生物学特征说明其易生长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水体混浊透明度低,会妨碍鱼的视力,影响生长,降低抗病力,引发鱼病。因此,在虹鳟鱼养殖中,应高度重视常年水体透明度,科学地设计流水池,必要时,修建专用沉淀池,做到流水池排污畅通、常年水体清澈透明,减少鱼病发生。

    2.直接引入低温地下水,避免山洪影响,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曝气增氧措施后,经封闭专用管道进入流水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溶解氧 鱼类 细菌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