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邵振润建议农药企业、农户在病害防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贯彻新《农药管理条例》,依法用药;第二,抓好生物生态防控,减少用药;第三,抓好技术指导,科学用药;第四,加强培训,提高用药水平;第五,统防统治,搞好社会化服务。第六,推广新型药械,提高利用率。
土传病虫危害较大,一般可造成作物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农民常采用化学农药灌根防治土传病虫害,不仅造成土壤恶化,且及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和地下水污染。目前,国内土传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使用无病种苗以及防止土传病害再侵入等多种手段。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表示,1975年中国提出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这一方针是极为正确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注重的是“综合防治”,而发达国家更注重“预防为主”,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可以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极大地节约水资源。
到农业最需要的地方
新《农药管理条例》的五个配套规章将于8月1号正式实行。谈到如何具体落实,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建议农药企业、科研人员等业内人士着手做好以下几点:生产许可方面,一是明确内部分工和生产许可办理的流程,制定详细的办理指南;二是组织开展培训考核;三是做好与其他部门的衔接。经营许可方面,一方面要制定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的布局规划;另一方面,编制好经营人员的培训教材,做好经营许可政策的宣讲。登记方面,确保及时受理登记申请和资料的转交,各省要积极引导,加快建设本省特色小型作物农药。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农药管理体系建设,为行业做好技术支撑。
“总之,新《条例》理顺了农药管理体制。下一步要以农药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监管的角度去推进管理,要更加注重全程的政策衔接,不能就登记谈登记,就监管谈监管,制订政策时也要考虑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坚决避免前后抵触,着力解决农药行业中间强、两头弱的现状。此外,更加注重全程的信息共享,着力将各环节的信息打通,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使用环节的信息可以给登记评价做支撑,销售环节的信息也可给生产决策做依据,从而提高全程管理能力和全面的协调水平。”周普国如是说。
谈到农药行业的绿色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表示,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但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此,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今后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农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杀菌剂扛起了环保友好型农药的大旗,这是符合中国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导向,也契合了用户消费提质升级的趋势。在病虫草害的防治过程中,希望农药企业加快研发新产品,特别是适合现代新兴经营主体,新兴施药技术发展的专用产品和施药器械,综合运用物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今后行业的健康发展,魏启文提出了两点期望:第一,农药行业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使用,特别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产品。第二,农药行业做强离不开农业主战场,企业要走到产业发展的前沿,到农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y/2017-7-28/ny_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