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药
由于京博农化IPO的意外受阻,“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需要资本扶持的话题受到市场的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数量多而分散、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短板,导致中国的农药产业急需资本的推动。在农化市场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变优势为强势,通过资本推手,是农药行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农药零增长战略需要资本推手
6月1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结果显示,年内第二家农化公司京博农化未通过IPO。
而就在当天,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农药的使用行为做了专门规定。此举将农药零增长战略再往前推一步。
“零增长”就是通过减少施药次数、减少施药剂量、减少农药流失和提高防治效果来实现“控量提效”。
作为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2001年到2015年,中国农药产量由78.2万吨增长至374.4万吨。以产量计算,中国从2006年起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农药生产国。从产品品种来说,2015年中国2232家农药生产企业共登记了约3.4万个产品。
然而,目前我国农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而且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是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
怎么办?
普遍的意见是,只有推动产品创新,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实现由生产同质化产品为主向生产个性化、特色化为主的转变,才能实现精准农业。
目前国际农药企业的兼并重组正在向纵深发展,其比较流行的重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资本导向,向高利润产业转移;二是业务导向、渠道扩张;三是节约成本、并购整合;四是并购后拆分。欧美跨国农药公司的并购整合,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利益追逐的结果,也是解决供需矛盾、降低运营成本、追逐行业新方向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受国家支持农业政策的影响,农化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上市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5年,有3家农药企业通过IPO,2016年有2家,2017年开年,海利尔宣布通过IPO,5月11日先达农化成功上市。与此同时,我国农药行业不断地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和结构调整。
农药“零增长”方案倒逼行业
利用资本,通过规模化的产业整合,拓展渠道、共享品牌,是企业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有效路径。
主要从事除草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先达股份有望在资本助力下占据发展先机。截至目前,公司烯草酮、烯酰吗啉原药、异噁草松、咪草烟原药的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此次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将致力于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创新型农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专业做好苗后高端除草剂。
沙隆达A 合并ADAMA 事宜日前也获得证监会通过。该公司在业内享有“中国农药第一股”的美誉。公司农药产量、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等经济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同行业第一,多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于全国前列。一旦合并后,该公司将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农药企业、全球第六大农药企业,市值接近300 亿元。
不可否认,京博农化也希望借此次IPO来积极响应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
招股书显示,京博农化主要从事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原药、制剂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同时兼营植物营养剂、农药软包装业务。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8亿元、7.56亿元、5.11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398.71万元、5222.47万元、2801.20万元。公司制剂营销网络及植保技术服务覆盖国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位列中国农药行业前50强。
实际上,在农药零增长战略上,京博农化也是可圈可点。
与传统老产品比较,京博农化的杀菌剂就很有说服力。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和苹果、柑橘病害时,以前常用多菌灵、稻瘟灵、代森锰锌等老药剂,现在有了醚菌酯、稻瘟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新药,使用量可降低60%~93%,亩用成本下降3%~38%。以25%嘧菌酯代替80%三乙膦酸铝防治黄瓜霜霉病,每亩有效成分用药量从192克下降到12克,降幅达93.8%。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公司醚菌酯原药、茚虫威原药产量均位居行业第一,精喹禾灵原药、烟嘧磺隆原药产量位居行业前三位。其中茚虫威产品通过自主研发,光学含量从75%提高到90%以上,产品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y/2017-6-6/ny_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