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2011年收获机市场能否“给力”_农机市场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上,行业内专家指出:2010年谷物联合收获机在下降40%之后,2011年市场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另外影响2010年收获机需求下降的一些因素在2010年将不会出现,如2010年补贴滞后的影响在2011年将不再重演,预计2011年小麦联合收获机将率先反弹,随后玉米收获机将紧随其后展开销量提升。


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


一是销量将出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小麦联合收获机将实现恢复性的增长,预计全年行业销售50000台,同比增长15%左右,有望逼近2006年水平。


因为对小麦联合收获机械而言有明显的利好因素,首先是机手收益高于同期,据对跨区作业机手跟踪调查,2010年参加夏收跨区作业的机手平均收益35000元,熟练机手收益普遍在45000元以上,所以对2011年小麦联合收获机销售十分有利。其次是大规模更新换代期到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小麦联合收获机社会保有量突破60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更新期一般为5年-8年,但随着近几年新产品的快速推出和产品功率上延,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更新期明显缩短,尤其是跨区作业中,绝大多数机器是三年以内的新机器,实质上小麦联合收获机实际更新期已经从第三年就开始了,更新比例已经从10%提高到15%左右。


二是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众所周知,当前用户购买小麦联合收获机主要是用来经营创收,所以机器的生产效率便是用户考虑的第一因素,生产企业已敏锐捕捉到用户的这种需求特点,快速推出了效率更高的产品。目前国内小麦联合收获机的产品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2.5公斤喂入量的机型需求量急剧萎缩;3-3.5公斤喂入量在内地冬麦区需求比例快速增加;4公斤以上喂入量产品在东北和新疆地区成为主流产品。据2010年全国农机化形势分析会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小麦联合收获机同比下滑40%,其中2-2.5公斤喂入量和3-3.5公斤喂入量同比下滑46%、17.5%,但4公斤以上喂入量产品同比增长29.8%。国内主要的几个小麦联合收获机企业福田、时风、金亿、新三王等在2010年各种展会上均推出了大喂入量的小麦联合收获机产品,预计后期市场对高效率的产品需求比例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将加速度推进。


三是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寡头垄断阶段,行业老大“福田重工”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65-75%之间,其它厂家市场占有率被挤压在5%以内,已经几乎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苦苦支撑了几年的主流企业纷纷退出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而另外一些老牌小麦收获机企业也都视小麦联合收获机为 “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不舍,全沦为了“陪太子读书”境况。


预计后期小麦联合收获机市场份额仍将向福田集中,竞争的结果可能在5公斤以下将是福田的天下,5公斤以上迪尔佳联和福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对于其它企业,2公斤及以下的市场是竞争空档,企业作为市场补缺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目标用户。


玉米收获机进入快速成长期


一是玉米收获机市场培育期结束。2010年国内玉米机械化收获率25%,与小麦85%、水稻55%的机收率差距仍然很大,玉米机械化收获仍是制约我国玉米整体机械化作业效率的薄弱环节,但25%的机收水平足以说明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已经度过了培育期。2011年国家仍将大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农机补贴中也将予以倾斜支持,所以2011年玉米收获机是从市场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标志性年份。


二是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2010年收获机行业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自走式专用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达到了7000台总量。其中四行玉米专用机销量4000台,翻番增长;三行玉米机近3000台,增长200%。2011年玉米收获机产品销售结构将会进一步分化,背负式收获机需求比例将更低,两用机大幅减少,而自走式专用机,尤其是3行专用机在内地市场的需求量将出现快速增长,预计专用机将历史性的突破10000台的销量。


三是竞争将更加激烈。玉米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仍十分迫切,进入玉米收获机行业的生产企业也将起来越多,预计2011年国内玉米机生产企业将达到60家,企业将在背负机、两用机、专用机、割台供应等各个产品段展开激烈的竞争,目前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同质化竞争将愈演愈烈,各企业之间已经刺刀见红,但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未出现,3行专用机领域将有众多的企业进入,内地玉米机市场的竞争将会空前激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玉米 收获机械 大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