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农资市场这么萧条,经销商搞跨界是要端了肥企饭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界经营成了被追捧的生意经。更有一种绝对的说法是:互联网经济的实质就是跨界经营!
  
  在农资行业中,经销商和肥料生产企业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两者之间互相渗透也成了双方降低成本、增强对市场掌控能力的手段。但是跨界真的就这么好干吗?特别当下市场形势严竣,经销商再把手伸到肥料生产领域搞跨界经营,是明智之举吗?
  
  从大的产业发展逻辑上分析这个问题得出一种结论;而结合现实情况考虑,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甲方:经销商生产肥料,可能带来颠覆
  
  跨界思维是用外行人的思维干内行人的事,让外行人赚内行人的钱。而往往这些外来的和尚还非常可怕,跨界者一旦成功,往往都是颠覆式的创新。
  
  经销商向肥料生产企业的跨界是符合产业发展逻辑的,并没有夸张到外行干内行事的地步。经销商和肥料生产企业相比有三个不同,第一是离肥料使用者的距离更近;第二是服务成本更低;第三是定制产品的针对性更强。
  
  这三个不同,决定了经销商跨界经营是完全可能的。在产能过剩的市场上,经销商跨界经营也不会建厂,而是根据服务地区的需要,从正规企业定制专供产品。企业挣了加工费,保持了长周期连续生产;经销商也能给农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商品,从而稳固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得相对高一些的利润。
  
  乙方:某些经销商生产肥料,其实别有隐情
  
  从大的产业发展逻辑上分析经销商跨界生产也算是一种出路,但如果与肥料业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a
  
  在现阶段,经销商注册一个新商标生产或定制肥料其中有很多的弊端,并不值得提倡。
  
  弊端一:肥料生产已经过剩,经销商再定制产品,可能会给生产企业和市场带来新的冲击。一方面是有可能让本该退出市场的生产企业继续存活;另一方面是给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弊端二:当前的肥料品牌多、产品概念多,经销商推出的新产品或者要打品牌,或者要炒概念,二者都是要增加营销成本的,而且不止是增自己的,也会引发同一市场的其它品牌营销成本上涨。
  
  弊端三:个别经销商定制产品干脆就是做傍名牌的灰色生意。他们“创造”出一个与名牌肥料产品接近的品牌,借着自己靠近消费者的优势,直接混着卖或是取而代之。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经销商或生产企业互相跨界,并不多见。比如国际上钾肥销售联盟的存在,就是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利用各自的长处进行市场经营合作的案例,合作的纽带是资本运作。但中国的肥料经销商与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连续 钾肥 其它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