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准确把握春耕农资市场走势,对于做好春耕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十分重要。为此,《农资导报》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
《农资导报》:今年的《通知》有哪些特点?
李殿平:国家高度重视春耕化肥供应,多部委联合下发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的通知已成惯例。今年的《通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文件下发时间较早。今年1月15日下发,可谓近10年来最早的一次。2008~2014年,《通知》在1月17日至2月间下发,2015~2017年推迟到3月初。这说明2018年国家提早谋划部署春耕化肥供应。
二是特别强调价格稳定。往年的《通知》主要是做好化肥供应工作,今年将价格稳定予以强调,这说明自2017年9月以来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多措并举稳定2018年春耕化肥价格是今年《通知》出台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是联合发文单位增加。自2010年时隔7年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作为联合发文单位出现,信贷支持也是如此。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等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国家已关注到化肥行业利润低、融资难、信贷难等问题,并着手协调解决。
《农资导报》:全力保障化肥生产是历年《通知》部署的第一项工作,您怎么理解?
李殿平:化肥生产是保障供应的基础。2017年以来,伴随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受煤炭、天然气、磷矿石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化肥落后产能退出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化肥行业开工率持续处于低位,产量同比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1~11月,累计生产化肥5750.9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减少4.0%,尤其是氮肥产业减量明显,氮肥、尿素产量分别同比减少8.0%、11.8%。为保障化肥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相信《通知》下发后,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协调和努力下,化肥供应情况会逐步好转。
《农资导报》:《通知》中强调做好淡季储备调控,您如何看待追加淡储这一部署?
李殿平: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矛盾,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备量从2004/2005年度800万吨,上升至2013/2014年度1800万吨,达历史高点。近年来储备量不断缩减,2015/2016年度减至1200万吨,2016/2017年度大幅减至468万吨,2017/2018年度仅为459万吨。
我们认为,尽管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且已基本完全市场化,但稳定化肥淡储制度、政府保留一定的主动调控能力很有必要。第一,化肥供应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第二,尽管化肥产能过剩,但供求的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在。尤其是化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化肥使用高峰期也进一步集中的情况下,一旦使用地储备量不足,用肥旺季很可能出现价格急剧波动。第三,在基层经销商基本不储肥的现状下,淡储确实发挥了“压舱石”和“蓄水池”作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和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积极呼吁尽快启动新的淡储招标计划,确保淡储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并优化储备品种和完善对承储企业的考核办法。这一代表化肥生产、流通企业的呼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并采纳。
1月17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正式启动了招标工作,并明确550万吨淡储任务分两批进行,且在市场平稳运行前提下启动第二批淡储任务的制度设计,将有助于最大程度确保市场稳定。(索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hf/2018-1-26/hf_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