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化肥行业的“华为”,正悄悄浮出水面



 

调研组走进金正大厂区
  从短期发展来看,奇迹来自于逆势增长。近两年,虽然肥料行业低迷、市场疲软,但金正大集团通过持续的创新,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16年,金正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7.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14.96%,营业收入增长5.57%。2017 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7.13 亿元,同比增加23.12%;净利润4.15 亿元,同比增加2.63%。在国内化肥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堪称奇迹。
  从历史轨迹来看,奇迹来源于发展之快。从1998年建厂至今,金正大用不到19年的时间,获得了多项“最大”: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商、亚洲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产商、中国最大的新型肥料企业。另据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透露,截至会议当天,金正大集团市值达232亿元,位居化肥行业上市公司第二。
  “不到20年时间,一跃成为化肥行业顶尖企业,堪称奇迹!”刘志仁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能源室主任朱彤也感慨,“这家企业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从商业模式创新上,都有望成为化肥界的‘华为’!”
  傅向升则表示,在去年整个化肥行业效益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金正大实现销售收入173.36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不愧为标杆的称号。
解剖标杆
  这家企业快速、持续、良性发展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25日,供给侧改革调研组密集走访四个环节,从冰山一角,捕捉标杆的力量。
  在田间 调研组走进临沭县百亩桃树示范园,该园统一使用金正大种植套餐。据果园负责人黄经理介绍,在金正大提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帮助下,该园实现减肥25%左右、省水超过30%,工人更由原来的50多人减少至10多个人。各种减肥省水之后,桃的口感却愈发香甜,调研组现场品尝无不拍手叫甜。据透露,该果园每亩可产桃7000~8000斤,每亩纯收益在1万元。

刘志仁参事等调研团一行考察示范园
  在车间 调研团专程走访金正大最有代表性的控释肥生产车间。记者现场只看到5、6个工作人员,机器轰鸣中,整个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从监控室的大玻璃窗望过去,20个控释流化床整齐排开,装置全开每日可生产1000多吨高品质控释肥。其先进程度屡屡被调研组夸赞。
  在实验室 红壤、棕壤、黑土……从南到北的几十类典型土壤样本,在金正大2688平米的智能温室中均能见到,除了把各类土壤研究透,这个温室中还汇聚了多类瓜果蔬菜,从育苗到结果栽培实验无一遗漏。据介绍,该温室实验室中每年会举行上千次的用肥用药实验。

金涌院士调研智能温室实验室
  在研发中心 “在中国化肥行业中,能够有这么多国家级研发实验平台资质的企业,没有第二家!”指着国家缓控释肥工程研究中心门口的十块牌子,国务院参事刘志仁颇有感慨。在这十块牌子中,七块由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位颁发,另外三块由山东省相关部门颁发,代表了化肥研发实验领域一系列荣誉。“7块牌子代表着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这在石化行业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傅向升说。
联合探路
  化肥供给侧改革,非一家之力能探出究竟,需要标杆企业联合协作、抱团破局。
  此前启动的“大联合、大发展”已经让金正大、江苏灵谷化工等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2家有机肥企业联合抱团。在调研组走进金正大的当天,这一联合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金正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化肥生产技术提升、特种肥研发、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展开合作。

金正大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签约
  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表示,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合作,将给金正大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带来极大提升,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成为业内强强联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标杆。
  “‘大联合、大发展’将是金正大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此举将对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万连步说。
  “大联合、大发展,我们期待金正大等行业领军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化肥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的健康之路。”傅向升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温室 氮肥 磷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