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传统化肥增效的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



  
  另外,我国农业大量依靠投入氮磷钾化肥获得高产的同时,大量中微量元素也随作物收获而带出农田,我国农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发展高效中微量元素肥料,也是提高肥效和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缓释肥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缓释肥料是我国肥料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重要产品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今天我国缓释肥料经历了探索起步(20世纪80年代)、初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和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我国缓释肥料用量很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之后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世界缓释肥消费量170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量占到7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以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60万吨)成为世界上缓释肥料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缓释肥料进行了两次大的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2005年以前,以引进日本溶剂型树脂包衣缓释肥料技术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产业化。2005年-至今,以吸收和引进美国、加拿大无溶剂反应成膜树脂包衣缓释肥料技术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形成产业化,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缓释肥料正面临第三次创业和科技创新,需要从材料、工业设备、质量标准等方面全面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中国缓释肥料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从理论上明确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国外缓释肥料主要用在草坪、园艺等非农产业,在大田作物上应用不多,没有太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国缓释肥料发展的主战场是大田作物,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大田作物对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要求如何,这是必须加强研究和明确回答的问题。二是我国缓释肥料还需在工艺和材料领域进行再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回答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也即大田作物对肥料养分缓释性要求如何?首先不能将肥料的缓释性和供肥性混为一谈。肥料的缓释性是指“肥料进入介质后养分向介质(水或土壤)中扩散的速度快慢”;而肥料的供肥性是指“肥料进入土体后持续供应作物养分的能力”。根据水肥高效利用的水-肥-根耦合理论,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设计原则应当是实现“肥料养分在土壤中按一定规律释放后,使其在土体中的供肥性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S型供应)”,而不仅仅只限于0-20cm根层,只考虑肥料养分在0-20cm土层中的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S”型释放)。
  
  我国树脂包膜缓释肥料的工艺、设备创新主要包括:(1)生产实现连续化,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提高单套设备产能,年生产能力力求超过万吨以上,甚至超过5万吨;(3)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省工、高效、产品质量稳定。另外,大田作物缓释肥料需要多样化的产品,因此,我国缓释肥料在重视发展树脂包膜缓释肥料(多以BB缓释肥料的形式进入农田)的同时,还应重视发展其他缓释机理的肥料产品,如非树脂包膜型、内置缓释型、有机无机缓释型等肥料品种。这些非树脂包膜型缓释肥料用普通设备即可生产,无需特殊设备、无需溶剂,工艺简单、能耗小、产量高、成本低,大田作物应用效果好。另外,缓释肥料需要不断完善标准。我国当前的缓释肥料标准主要是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外缓释肥标准主要是根据浅根草坪和园艺花卉等植物需肥规律制定的,可能并不适合大田深根作物。我国发展大田作物缓释肥料,需要依据大田作物对缓释肥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应标准。
  
  三、稳定性肥料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稳定性肥料是指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调节土壤酶或微生物的活性,减缓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从而达到肥料氮素缓慢转化和减少损失的目的。1935年Rotini首先发现土壤中存在脲酶;40年代Conrad等发现向土壤中加入某些抑制脲酶活性的物质可以延缓尿素的水解;6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筛选土壤脲酶抑制剂的工作。HQ(氢醌)、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PPD(邻-苯基磷酰二胺)、TPTA(硫代磷酰三胺)、CHPT(N-磷酸三环己胺)等是筛选研究的重要土壤脲酶抑制剂。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硝化抑制剂,研究的主要产品有吡啶、嘧啶、硫脲、噻唑、汞等的衍生物,以及叠氮化钾、氯苯异硫氰酸盐、六氯乙烷、五氯酚钠等。双氰胺(DCD)是应用较为广泛用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硝化抑制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缓释肥料 氮肥 化肥 磷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