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2013年果树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一)苹果
 
  1.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根据树势和树龄分期施用氮磷钾肥料。
 
  (3)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肥和熟石灰改良土壤。
 
  2.施肥量及比例
 
  (1)亩产3500公斤以下果园:氮肥(N)15~25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亩产3500~4500公斤果园:氮肥(N)20~30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亩产4500公斤以上果园:氮肥(N)25~40公斤/亩,磷肥(P2O5)10~15公斤/亩,钾肥(K2O)20~30公斤/亩。
 
  (2)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2~3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3~4方/亩,化肥分2~3次施用(晚熟品种3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在6月中旬,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第三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3)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30~50公斤,与有机肥混匀后早春施用;缺硫果园应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钾型复合(混)肥、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
 
  (二)桃
 
  1.施肥原则
 
  (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铜肥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施肥的重点在秋季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2.施肥量及比例
 
  (1)有机肥施用量: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方/亩。
 
  (2)化肥施肥量: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2~15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7~10公斤/亩,钾肥(K2O)17~20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的桃园:氮肥(N)18~20公斤N/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20~23公斤/亩。
 
  (3)施肥方法:全部有机肥作基肥于秋季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施用,采用开沟土施方法施用。50%的磷肥和钾肥及4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其余氮磷钾肥按生育期养分需求分次追施;化肥施用一般在桃树萌芽期(3月初),硬核期(5月中旬)和果实膨大期追肥2~3次(早熟品种2次、晚熟品种3次)。这个地方需要分开早晚熟品种的施肥比例,5月中旬是晚熟品种的硬核期。
 
  (4)前一年早期落叶或负载量过高的果园,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若前一年发现过桃树出现叶白、枝枯、流胶等症状,可在桃树萌芽期喷施0.01%~0.03%硫酸铜溶液。
 
  (5)如施用有机肥数量较多,则秋季基施的氮、钾肥可酌情减少1~2公斤/亩;若施用的有机肥料是猪粪,即使往年桃树出现过叶白、枝枯、流胶等症状,也可不再喷施硫酸铜。
 
  (三)梨
 
  1.施肥原则
 
  (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实施果园生草、覆盖,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4)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合理配合灌溉与施肥,以水调肥。
 
  2.施肥量及方法
 
  (1)亩产4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有机肥3~4方/亩,氮肥(N)25~30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20~30公斤/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使用技术 钾肥 品种 施肥 磷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