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之后春茶高产施肥的研究
——湖北吉祥配方肥业总工程师熊宏武
一、冷冬后的春茶市场
2008年50年一遇的南方冷冬,南方茶叶大面积的受灾。根据不完全统计有1/5的茶树达到5级冻伤,2/5的茶树在常规种植技术很难快速恢复生机,所以专家们才很保守的说:春茶减产1/4。大多数专家认为:2008年春茶市场是个低产、高价的市场。低产是因为减产。高价一是减产,特别是因为恢复难度,使明前茶减少40%以上;二是冷冬杀死大量病虫害,极大的提高了土壤有机活力,使茶树干物质含量提高20%以上,在质量大提高和产量大下降的条件下,春茶价格起码要上涨10%以上,特别是高端明前茶要在20%以上。
二、冷冬后的茶树就真不能高产了吗?
专家上述判断,就是基于茶树生长特性和现有的茶树种植技术。
(一)从茶树生长特性来说:茶树是中、浅根系作物,比柑橘这类深根系作物还怕低温。毛细根70%生长在2-10cm土壤层内,而柑橘却生长在20-45公分土壤层内。当地表温度在-3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度以下,茶树的毛细根冻死概率在30%以上;当地表温度0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3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5度左右,茶树的毛细根处于半休眠状态;当地表温度高于10度-18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12-19度以内,茶树的毛细根开始恢复生机,吸取20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叶绿素转化的蛋白酶在嫩叶上聚合最多,使得明前茶以鲜嫩清香成为高端茶之首;当地表温度过20-30度时,10cm以上土壤温度在21-33度内,茶树的毛细根处于最佳的营养吸收状态,茶树在这一温度条件下,茶叶生长最佳,多达40种以上的矿物质在嫩叶上聚合,是春茶胜过夏、秋茶的唯一条件;当地表温度高于30度时,10公分以上土壤温度在33度以上,茶树的毛细根处于亢奋状态,是茶树光能转换的最高点,这时茶叶产量与质量最高,但也极易老化。正是茶树这些生理特征,使专家判定:高达15天以上的-3度以下温度后,在春分-清明这段时间,就是地表温度日平均积温达到15度以上,由于昼夜温差大于5度以上和毛细根自身的修复能力,决定了茶树靠自我修复能力恢复,需要过了清明,可等茶树恢复了,明前茶上市季节也过了,所以春茶上市推迟10天。
(二)从茶树现有种植技术来说:中国的茶树技术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总体来说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以下,基本处于落后的传统种植技术。中国的种茶技术,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加工,不重鲜叶干物质含量。在近5年的茶叶大发展时期,只反映出产量和包装的提高;茶叶的价值增殖靠的是加工、包装与营销,而不是靠茶叶本身的质量。可一遇冷冬,不重视茶树的干物质含量的传统种植技术,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春分后,大量受冻的茶树仅靠三元素颗粒肥和农家肥的营养,是不可能恢复茶树毛细根的机能地。因为:一、我们现在的种植技术以施三元素(氮、磷、钾)基肥为主,以尿素和单元素微量肥的追肥为辅;茶园管理与防治病虫害为主,以采摘带修剪为辅。二、我们的茶场没有成为真正的茶场,以向农民收鲜叶再加工为主,功夫用在茶叶的加工、包装与销售上,没有形成创造高质量茶的意识,所以整体上对农民没有质量要求,在这一大环境下,农民当然是也简单越好,也就失去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源头。
专家的判断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当然正确。可在这么好的市场条件下,我们真得在冷冬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就不可能高产了吗?回答是:科技使之可能。
三、明前茶保产、增产的科学依据
冷冬之后,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增产的科学依据是:
(一)有15天的15度以上的日积温天气,是高产的前提。
根据湖北气象资料:湖北3月平均气温是8-13度,2007年3月茶叶主产区是10-11.4度,下旬温度高达30度。2007年到4月1-4号平均温度在12度以下, 极端温度在0.5-7度(寒潮),4月平均温度13.2-17.5度。2007年3-4月平均温度比历史高0.2-1.9度之间。根据资料推算:2008年明前茶生长的关键时段春分-清明(3月20号-4月4号)的15天期间,按2007年3月下旬23-32度下降6度左右计算,平均温度在17-26度之间,4月1-4号在0-5度之间。按茶树最低的光能转换系数0.10计算,温度可以确保茶树亩产500公斤鲜叶,再X40%光能系数利用率,得出湖北主茶区有生产200公斤/亩以上鲜叶的可能,2008年与往年暖冬产量相同。用湖北温度为例,是因为湖北是海拔最高的南方茶区,也是最靠北的南方茶区。既然湖北有保产、增产有可能,在温度保证的前提下,南方其它省的明前茶保产、增产就自然可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hf/2008-2-27/hf_1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