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7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在单双混栽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在山区半山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1. 稻飞虱: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
2. 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为害迟插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预计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
3. 螟虫: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在单双混栽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大螟在浙北稻区明显回升。预计螟虫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次
4. 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800万亩。
5. 稻曲病:中等发生,如穗期遇连续阴雨,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6. 稻瘟病:在山区半山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约20万亩。
7.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基腐病和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在沿海稻区和老病区有局部流行风险,预计发生面积约80万亩。
二、主要预测依据
(一)病虫发生基数
褐飞虱:田间短翅型成虫出现早,比例高。全省灯下最早5月下旬初见,初见期迟于去年,接近常年。截至8月8日,全省28个主要测报站点平均累计灯下褐飞虱诱集量420头,去年同期为322头,常年同期为580头。6月上旬浙南部分地区出现迁入峰,6月8日-11日临海、莲都灯下累计迁入虫量分别为264头、140头。6月下旬浙西南部分地区出现小迁入峰,单日迁入量在100头以下。田间褐飞虱在6月下旬浙西南稻区初见,全省大部稻区7月下旬田间均已发现褐飞虱成虫,浙南地区褐飞虱种群数量上升明显;金华、衢州、丽水及杭州部分地区田间均见短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出现较常年偏早。8月初调查田间百丛虫量普遍在20-350头/百丛之间,高的田块达到1500头以上,主要集中在浙西南、浙中稻区。浦江、仙居、景宁、莲都等地,百丛虫量分别达到235头、125头、180头和1433头,兰溪、平阳等地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已超过10%,桐庐、磐安短翅型成虫达到135头/百丛和500头/百丛。
稻纵卷叶螟:五(3)代稻纵卷叶螟于7月中旬出现蛾高峰,持续时间长,平均亩蛾量普遍在400-2500头之间,部分早插单季稻田块为害较重;8月上旬浙北地区田间出现蛾高峰,平均亩蛾量普遍在600-2000头之间。据近期调查,海宁、南湖、湖州、安吉平均亩卵量分别为16.8万粒、8.4万粒、4.2万粒和3万粒;建德、开化、浦江等地田间虫量较高,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240条、376条和175条。预计当前田间虫卵量将继续上升。
二化螟:二代二化螟在部分稻区为害严重,龙游、鄞州、余姚等地部分田块丛为害率超过30%。据全省各稻区8月初调查,单双混栽稻区二代二化螟平均亩残虫量为651头,高于上年的558头和常年的570头,但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龙游、上虞、温岭等地残虫量较高,分别为2836头、3880头和1580头,去年同期分别为2057头、1560头和368头。预计三代二化螟在单双季混栽区为害较常年偏重。
纹枯病:田间发病较常年偏迟。据各地8月初调查,全省主要稻区平均丛病率为6.8%(幅度1%-15%),平均株病率为1.8%(幅度0.2%-2.5%),受7月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当前全省整体病情轻于去年同期。预计8-9月各地雷雨台风天气增多,田间病情将会上升。
稻曲病:田间菌源丰富,如穗期遇连续阴雨,在籼粳杂交品种上有偏重发生的可能。
稻瘟病:叶瘟在部分山区感病品种上有零星发生。穗期如遇适宜天气条件,穗颈瘟存在局部流行可能。
(二)气候条件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8-10月全省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和沿海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同时影响我省的台风将逐渐增多,受台风影响,沿海和内陆部分地区可能有台涝或内涝发生。总体湿热条件对“两迁”害虫的迁入繁殖和病害流行较为有利。
(三)稻田环境
当前我省水稻总体长势较好,常规粳稻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杂交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水稻早播早插田块苗数足、群体大,田间郁蔽程度高,加上我省主栽品种生育期长,对褐飞虱抗性较差,对晚稻病虫害发生十分有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2017-8-14/zb_22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