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小钱也能干大事 思路一变天地宽


秦建巍

2005年春的某一天,刚上任不久的湖北省通城县农机局局长刘亚斌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深思:全省都要推广一项让农民种田不弯腰的机插秧技术,通城推得开吗?通城是个山区县,水田面积有42万亩,可大多是山里的小田块和梯田,用得了机插秧吗?山里人穷,用得起上万的插秧机吗?更重要的是,没技术员没经费,技术培训能解决吗?经过深思熟虑,刘亚斌决定从技术员队伍培训入手,寻求突破。

通城县农机部门通过灵活的培训模式打造了一支精干的机插秧技术队伍。一是争取厂家支持,实行厂家对口培训。通过磋商,与东洋公司达成协议:通城县重点推广东洋插秧机,东洋公司在价格、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每年给通城县10个培训名额,来回路费报销,不花农民和农机局一分钱。共计培养技术骨干50名,所有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都培训了一遍,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了合作社社长、农机大户,成长为十里八村闻名的插秧能手。二是与阳光工程结合,开办机插秧技术培训班。通过农机局的争取,机插秧技术培训被列为通城县阳光培训工程重要内容,培训经费全部在“以钱养事”经费中开支。几年来,依托富民农机培训学校,开办培训班12期,培训机手450人。三是召开机插演示会,实行现场培训。在沙堆镇、关刀镇、大坪乡等乡镇召开早、晚稻机插秧演示会8场,现场培训农民数百名。四是跟踪指导,实行机插秧全程技术指导。通城县农机局抽调8名技术员,分片包干,技术员对乡镇机插工作进行全程技术承包,人员工资福利与工作成效直接挂钩。在机插重要环节,技术员吃住在村里,做到了农户随叫随到,切实解决了农民的技术难题,最终让开展机插的农民也成为了“编外技术员”。

思路决定出路,在机插推广本来处于劣势的山区县,如今机插实现了整县推进,全县机插面积年突破6万亩,每年节本增效近1000 万元,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插推广新路子,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今年该县又推广了82台插秧机,刘亚斌局长拿起购机名单,笑着说:“现在这82名机手,不用出村就能学会机插秧啦!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全县各乡镇开展整镇推进、整村推进,力争实现机插突破 10万亩,把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到 70%,为新农村的建设作出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梯田 晚稻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