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陕冀鲁保护性耕作创新研究上台阶


陕西:小杂粮技术创新系统全面

针对陕北长城沿线小杂粮主产区气候干旱、风多沙大、植被稀疏、地形起伏、水资源贫乏、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现状,2004年至2006年,陕西开展了以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为主的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陕北长城沿线区小杂粮保护性耕作农艺技术研究与示范、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机械研制、小杂粮保护性耕作农艺与机具配合等,取得了较为系统的成果。

通过小杂粮轮作倒茬技术体系研究,探索出了适于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小杂粮保护性耕作轮作模式。通过开展小杂粮保护性耕作与轮作倒茬技术结合试验监测,获得了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从不同的耕作方式投入产出来看,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方式不仅减少了耕作次数,而且能够节省人力财力,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在此基础上,陕西研发了旋切式行间除草机等小杂粮保护性耕作配套机械,并且初步形成了以“残茬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的小杂粮保护性耕作体系。即:作物收获(人工)+秸秆粉碎深松镇压+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生产环节形成的作业体系。多道作业工序一次完成,一机多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节水增效。

河北:病虫害防治研究实用性强

河北省对藁城市马庄农场试验田连续进行了5年的定位试验,在藁城市廉州镇系井村大田连续实施了4年保护性耕作。并将连续实施了2年保护性耕作的张家庄镇北贾同村、实施了1年保护性耕作的南孟镇北汪村等应用保护性耕作面积大的示范村,作为辅助监测点和技术实施验证区。对小麦的秋苗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扬花期、灌浆—成熟期;玉米的苗期和生长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并且根据调查监测情况,研究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结果显示,上茬冬小麦实施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下茬夏玉米实施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的“两茬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式,不会加重病虫草害的发生,并且小麦白粉病、叶枯病和杂草的发生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只要落实好冬小麦的“四步五次法”和夏玉米的“三步重点,综合防治”等配套防治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不用再添加其它特殊措施,再加上已被连续5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所证实的省工、省时、简化耕播工序、节省机械作业费用、节水、节肥、节能、增产、提高小麦品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可以说明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常规耕作方式的一项效果良好的、意义重大的改革,可以进行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广。

山东:技术创新研究成效喜人

经过反复研究,山东筛选出了适合本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直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玉米直播与人工收获技术模式、玉米套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玉米套播与人工收获技术模式。在山东省,玉米直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已经成为推广应用的重点。

以这四套技术模式为基础,山东还制定出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病虫草害防治措施。针对小麦锈病防治,采取如下方案:用20%粉锈宁乳剂50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kg,可兼防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叶面喷雾: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g加水75~100L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g。

对于以野燕麦为主的杂草,采用如下防治措施:在小麦分蘖期每亩用世玛25~30g,或4~5叶期,每亩喷施“野燕枯”65~80g,或“禾草灵”55~70g,兑水40~50kg均匀喷施,土壤湿度较大时用药效果更好。

对于玉米苗期病害防治的研究同样卓有成效。农业防治主要是从无病果穗上留种,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结合定苗及早拔除病苗,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及时中耕、除草施肥,促进根系生长,植株生长健旺,提高抗病力。药剂防治主要是制种田的种子,可用10%适乐时水剂,每50千克种子用药50~100ml拌种,或用5%根宝拌种防治猝倒病。猝倒病还可用72.2%普力克水剂500~800倍液,或用58%雷多米多—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处供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小麦 免耕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