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别名田七,田三七、参七、参三七、山漆、金不换、滇七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其性平,味甘。功能行瘀止血,消肿止痛。种植中药材三七,既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又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一、栽培技术
1、整地施基肥: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为前作。多次翻耕20厘米左右,使土壤风化。最后一次耕翻,每亩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饼肥5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整平耙细,作畦宽1.2-1.5米,高30-40厘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2、选种播种,育苗移栽:⑴选种及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所结饱满、无病虫害、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⑵播种。行株距6厘米×5厘米,开浅沟点播,覆土,畦面上盖一层稻草等物,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公斤。播种浇水后,如覆盖银灰色地膜,可起到保水节肥,增产的效果。
⑶苗期管理。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疏沟排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分别在3月、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变化加以调节。
⑷移栽。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完成。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苗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大小和重量分3级,1000条根重2公斤以上的为1级;1.5-2公斤为2级;1.5公斤以下的为3级。移栽行株距15厘米×15厘米。
3、田间管理:⑴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作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⑵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疏沟,排除积水,防止沤根。
⑶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件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等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多,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⑷追肥。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次每亩用50-100公斤,以促幼苗生长健壮。5-6月份,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冬季清园后,每亩施土杂肥2500-3000公斤。
⑸摘薹。为使养分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选晴天无露水时将花薹全部摘掉。
⑹病虫防治。立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2%克露6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800倍液防治。疫病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治。蚜虫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15%灭蚜灵2000倍液喷杀。红蜘蛛用5%卡死克2000倍液,或9.5%螨即死30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1000倍液喷雾。
二、采收加工
1、采收:一般种植3年以上即可收获。在7-8月开花前收获的称“春七”,质量较好。若7月摘去花薹,到10月收挖更好,称“秋七”。12月至翌年1月结籽成熟采种后收获的质量较差,称“冬七”。收获前1周,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茎秆,挖出全根。
2、加工:收获后,洗净泥土,剪去芦头(羊肠头)、支根和须根,剩下部分称“头子”。将“头子”暴晒一天,进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即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也可待块根稍软时,将其置入铁筒或木箱中回转摩擦,使表皮光滑发亮。每次转30分钟,拿出再烘或晒,反复3-5次,即成商品。如遇阴雨,可在50℃以下烘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yao/5/2010-05-21/10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