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西葫芦种植技术

保护地西葫芦阶段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3.1.1黑星病 近几年随着保护地瓜类作物的种植,黑星病已成为西葫芦的主要病害。该病除危害叶、茎,还危害果实。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黑褐色,易穿孔。茎上出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易龟裂。幼果受害初生暗绿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实病斑呈疮痂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成琥珀色块状。湿度大时,上述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

    该病菌与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菌都属于瓜疮痂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生长温度为2~35℃,适温为20~22℃,因此保护地西葫芦在每年的10~11月份以及翌年的2~4月份发病最重。

    3.1.2枯萎病与急性枯萎病 枯萎病实生苗发病重,嫁接苗每年也有5%的发病,症状与黄瓜基本相似,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随植株的生长,变黄的叶片逐渐增多,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病原称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连作、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肥不腐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急性枯萎病,主要在嫁接苗上发生与危害,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中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整个植株死亡,剖开茎,维管束不变色。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是: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较差或者嫁接刀口吻合不完全,造成维管束对养分与水分的供应的缺失,不能满足植株的需求,致使植株萎蔫死亡。

    3.1.3灰霉病 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的1~3月份,保护地内气温低,该病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病菌侵染从生命力降低或者死去生命力的花开始,进而危害幼果,幼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严重时幼果呈灰鼠状。

    病原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门真菌,危害适温为18~23℃,棚温31℃时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因此该病属于低温型病害。

    3.1.4白粉病 西葫芦生长后期该病大面积的发生,生长弱的植株在生长发育中期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与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病叶黄枯。

    病原称瓜类单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只在活体寄主上存活,高温干旱或者高温高湿交替出现,该病很容易发生与流行。

    3.1.5叶缩病 该病是近几年常见的病害之一,上部叶片叶缘向上皱缩,叶片颜色深绿而厚,严重时叶缘变白色干枯。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调查发现前茬为西红柿的地块该病发生严重,是土壤缺钙引起的。与黑星病最大的区别,黑星病叶缘呈现鲜黄色,后期叶片有星状孔洞,叶缩病叶片不穿孔。

    3.2综合防治措施

    3.2.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高寒、赛纳、法国冬玉等。

    3.2.2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或药剂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水浸种15~20分钟,或用8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冲净再催芽。不仅起到杀灭真菌的良好效果,而且对病毒、细菌有良好的防效。

    3.2.3加强管理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对于老菜地在满足氮肥需求的前提下,应当增加磷肥、钾肥、微肥的用量,实行平衡施肥。保护地西葫芦最好采用嫁接的方法种植,选用亲和力强的品种作砧木。试验证明黑籽南瓜比白籽南瓜亲和力强,后期植株生长势也强,白籽南瓜虽然亲和力也较强,但后期植株生长势弱。嫁接时,切口应当呈45度的角。覆盖地膜起垄栽培,有条件的地方定植行与操作行均用地膜覆盖,采用膜下灌水或膜下滴灌的节水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合理的浇水措施,浇水时间应选在晴稳天气的中午进行,浇水前必须喷一遍内吸性杀菌剂。每天保证一定的放风、排湿时间,即使阴天也应当在中午小放风,放风时间的长短依据棚内温度而定,一般为0.5小时为宜,这样能够减少叶片结露,抑制病菌的萌发与侵入。

    3.2.4药剂防治 防治黑星病常用药剂为50%加纳金WP500~600倍液,80%世高WP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WP1500~2000倍液,2%加收米水剂300~4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初期3天1次,连喷3次。防治枯萎病常用药剂为80%乙蒜素水剂1500~2000倍液,25%清土WP750~1000倍液,50%地菌虫杀WP600~800倍液,高锰酸钾800~1200倍液交替灌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葫芦 病毒 真菌 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