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苗前管理从百合播种至次年2月中旬前后,主要是搞好清沟排水,保证百合地既不旱又不涝,既没有高温不旱又没有低温冻害,确保鳞茎根系正常生长,在12月至次年元月份,每亩泼施20-30担腐熟的猪粪尿,出苗前如果没有薄膜和稻草覆盖的百合地,可以施芽前除草剂,如农达或草甘磷等。同时在百合未出苗前中耕1-2次,不仅能锄除杂草提高土温,而且还可以促苗早发。
2、苗期管理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或5月初这个阶段,出苗后,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一般亩施腐熟的菜饼肥25-50公斤,或腐熟的猪粪尿30担(不能施含氟、氯的化肥,更不能施未经堆沤的猪粪尿),条施或穴施,施在距百合茁6-7厘米处,施的太近容易引起"烂苗",施的太远,肥料又容易流失。同时苗期应视劳力情况,及时中耕l一2次,有条件的要雨后勤耕(-定要浅耕),中耕的深度4-6厘米,行间深,株间浅。
3、花蕾期管理-般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或6月初,此段时间的管理主要是在5月上旬,结合培土,进行一次中耕,深度6-7厘米,以促进根系多而深扎,控制地上茎增长。以收获鳞茎为目的的栽培,要及时在花蕾转色而未开时,摘除花蕾。同时要注意摘掉的花蕾不能丢弃在田间地头,要集中处理,以防留下菌源。花蕾期施肥主要是巧施,一般要按天气、土质、基肥和苗肥的用量,植株的长势长相来确定追肥的时间、数量和方法。
4、鳞茎速长期管理-般是在5月底至7月中旬,有的町以延至8月中、下旬。
①此时正是汛期,要防止百合田发生内涝,及时清沟排水,选晴天,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根据田间杂草和土壤板结情况,在花蕾摘除后进行一次浅中耕,深度3-5厘米。
③此阶段根系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为补充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可进行根外追肥,对防止早衰,提高鳞茎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效果。可喷施尿素300倍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钾300-500倍的水溶液,或亩用10一15毫升乐万家水剂对水喷雾,交替使用,隔十天再喷1次。
5、收获期管理百合采收,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留种的尽量推迟。如果是水田种植的百合,为了不影响二晚的栽插,应在7月底以前采挖完毕:早地种的百合,也要在8月上旬采挖完毕(留朴地除外)。收后及时送百合收购点,及时加工,防止淀粉糖化,降低出粉率。
收获百合,宜选择晴天进行,雨天或雨后不宜采收。如果作为蔬菜鲜食,可在小暑过后开始采收,但产量不高,容易干瘪,不耐贮藏。
四、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药剂防治
百合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但对百合收成有影响的主要是百合枯萎病、灰霉病、叶枯病、病毒病、根腐病、蚜虫、地老虎、蝼蛄等,其中为害损失最严重的是百合枯萎病和百合灰霉病。
病虫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百合生产:威胁最大的是百合枯萎病和灰霉病。尤其是百合枯萎病,一定要从轮作、选种、消毒等环节入手做好预防工作,以农业防治为主。当百合枯萎病刚刚刀:始表现症状时,立即用对路药剂刀:展防治,防效也只有70-80%,加之其发生为害时正是4-5月多雨水季节,又不利开展药剂防治,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在无公害栽培技术中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还应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
1、百合枯萎病
是一种真菌性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和茄腐皮镰刀菌侵染所致,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和致病率最高,为主要病原菌。
枯萎病发生的过程为:最初底部叶片变黄,茎顶端变浅紫色,轻度弯曲;其次病株底部叶片枯黄或枯萎四分之一至一半,茎上部变紫弯曲;再次病株叶片枯萎一半以上,茎上部严重弯曲;最后全株表现症状,整株枯死,鳞茎盘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在百合枯萎病刚刚开始表现症状时,立即用绿亨-号5克对水10-15公斤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应每株灌药液200-250毫升,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每隔5-7天续灌1次,视病情轻重续灌2-4次。
2、百合灰霉病:是百合栽培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花等,叶片上最初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大小不一,周围呈红褐色,内部呈灰白色,病菌在为害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层,通过风雨、气流传播。一般在4-5月开始发病,遇高温、高湿天气迅速蔓延为害。病菌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喜潮湿,温度为20-25℃,病菌在被害部越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hua/2/2010-08-24/9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