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大户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现结合多年生产技术指导的经验,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原因

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对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温度低,仔猪躲在草堆里,或在母猪腿下、肚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疾病是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溶血病、先天性震颤综合征、仔猪流行性感冒、贫血、心脏病、寄生虫病、白肌病和脑炎等。

母猪母性差,产后少奶或无奶且通过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所产仔猪数多于母猪有效乳头数,以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均可因饥饿而死亡。

在某些应激条件下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吃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时,保姆母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亲生仔而咬伤、咬死寄养的仔猪。

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初生重不足1千克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2对策

2.1防冻保温工作

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7日龄34~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宜采取的保温措施是,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基础上,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或175瓦的红外线灯,距箱底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都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2.2防压

提高饲养员素质,完善岗位责任制;母猪产前1星期到产后1星期,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2.3吃足初乳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每100毫升初乳含免疫球蛋白7~8克!初生仔猪肠道上皮24小时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

2.4固定乳头

母猪整个哺乳过程持续3~5分钟,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时间仅20~30秒,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会造成以强欺弱,强夺弱食,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饿死或变成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2.5选择性寄养规模化养猪场

在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育自己所生的部分或全部仔猪时,应将这些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在实践中,最好将多余仔猪寄养给迟1~2天分娩的母猪,为了使寄养顺利实施,可将被寄养的仔猪与收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一个保育箱内一定时间。

2.6补铁

实践证明仔猪生后2~3天内,每头仔猪肌肉注射补铁100~150毫克,不但预防了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毫升。

2.7矫正母猪咬仔的不良行为

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乳,过1~2天有可能转为正常;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保证母猪妊娠后期营养充足;淘汰有咬仔恶癖的母猪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冻死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