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断奶仔猪疫病防治方法


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该病是目前造成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疫病。
  
  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断奶后2~3周龄的仔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5~35%。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通常发生于12~14周龄的猪,发病率为12~14%,病死率为5~14%。猪间质性肺炎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发病率为20~30%,病死率为4~10%。
  
  饲养管理不良,饲养条件差,饲料质量低,环境恶劣,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均可诱发该病,并加重病情的发展,增加死亡。
  
  患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猪表现精神和食欲不振、发热、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呼吸困难、咳嗽、喘气,贫血、皮肤苍白、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皮肤与可视黏膜发黄、腹泻、胃溃疡、嗜睡。临床上约有20%的病猪呈现贫血与黄疸症状,具有诊断意义。
  
  病猪发热、不食、消瘦、苍白、跛行、结膜炎、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在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有时这些斑点相互融合成条带状,不易消失。
  
  发病仔猪站立时震颤,由轻变重,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受外界刺激(如突然发生的噪音或寒冷等)时可以引发或加重震颤,严重时影响吃奶,以至死亡。如精心护理,多数仔猪3周内可恢复。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如应用金刚烷胺、支原净、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等治疗、肌注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肌酐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哺乳仔猪:1日龄、7日龄和断奶时各肌注1次速解灵(主要成分:头孢噻呋),每头每次0.2毫升。
  
  断奶仔猪:每吨饲料中加80%支原净50克、15%金霉素150克(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150克,拌料混匀,连喂15天。也可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支原净50毫克、强力霉素50毫克、阿莫西林50毫克,拌匀后喂饲,连用7天。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
  
  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也叫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慢性病例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
  
  临诊症状:断奶后不久的仔猪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病猪表现不安,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到40.5~41.6℃,下痢,粪便恶臭,弓背尖叫,耳根、胸部、腹下皮肤呈蓝紫色或有出血斑,病程一般为2~4天,死亡率很高。最常见的是慢性肠炎型,临诊症状与肠型猪瘟相似。体温升高到40.5~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白或黄绿色水样,有恶臭,有时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常钻入垫草,寒战;病猪消瘦、贫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病猪皮肤出现痂样湿疹。部分猪最后食欲废绝,衰竭死亡。少部分猪经数周后而耐过,往往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治疗:氟哌酸每次量为每千克体重4毫克,内服,每日2~3次,连服5天。可选用磺胺类药物。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或予以淘汰,定期消毒圈舍和用具。请兽医给断奶仔猪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
  
  猪链球菌病
  
  在最急性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病例中,常发现部分猪无任何症状而死亡。大多数病例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皮肤发红、发热,肢体出现划水动作,震颤,甚至昏迷不醒。关节炎型表现为一肢或四肢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可见头颈部淋巴结肿胀、热痛,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均受到影响。至化脓成熟时,会自行排脓。病程一般3~5周。
  
  治疗与预防:治疗该病,对初发病猪每次每千克体重用1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每日肌注2~3次,连用3~5天。庆大霉素可按每千克体重12毫克,每日肌注2次。
  
  对淋巴结脓肿,可待脓肿成熟后,将脓肿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冲洗,再涂以5%碘酊。预防该病一是清除传染源;二是除去感染的因素和猪舍尖锐物体,阉割时严格消毒;三是接种菌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母猪 猪丹毒 饲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