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集约化猪场早期断乳仔猪腹泻的防治


在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乳日龄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些,从而大大提高了母猪的年产仔数,对增加猪场的出栏头数和提高瘦肉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当的早期断乳,或早期断乳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也给仔猪生产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腹泻、水肿病、内毒素休克等。其中以腹泻最为普遍。据几家大型猪场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一般占10%~20%,高的可达40%以上。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现将早期断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腹泻发生的原因

1.1断乳应激。主要来源于心理应激(母仔分离)、营养应激(从母乳转向饲料)和环境应激(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3个方面,其中以营养应激最为强烈,影响也最大。?

1.2免疫反应抑制。早期断乳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仔猪体力弱,容易腹泻。

1.3消化酶活性降低。断乳对消化酶活动有倒退影响,据资料介绍,4周龄断乳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乳前的1/3,经过1~2周后才会重新增长。这是引起仔猪断乳后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1.4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早期断乳仔猪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缺少游离盐酸,胃底腺不发达,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粮,会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1.5胃肠道菌群的变化。从仔猪生长发育规律看,胃pH值低于4时才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使大量病原菌失活。仔猪早期断乳后,由于乳糖的消失,乳酸来源终止,而这时盐酸分泌仍然很少,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阳离子结合,更使酸度下降。?

2预防措施

2.1减少断乳应激通常采用早期补料,出生后7日龄开始调教训练,10日龄开始认槽;断乳前1周开始给母猪减料:增加仔猪饲喂次数,逐步断乳,移母留仔等方法减少仔猪营养、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应激影响。

2.2合理配制仔猪日粮

(1)对仔猪用的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高能量,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齐全,还要掺入各种添加剂。

(2)加酶。在早期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弥补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不足,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3)酸化。成年猪胃中的pH值为2~3.5,正是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佳pH值范围。仔猪胃酸分泌不足,早期断乳仔猪,无论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中pH值均会上升到5.5,由于胃中pH值过高,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饲料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率下降。同时大肠杆菌及其他病原菌容易生长,乳酸杆菌则生长不利,容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和细菌性腹泻。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向饲粮中添加有机酸。

通常添加的有延胡索酸(富马酸),剂量为1.5%~2%,柠檬酸,剂量为1%~3%。

(4)应用乳清粉。乳清粉主要含乳糖(占60%~70%)和乳清蛋白。乳糖甜度很高,很容易被仔猪消化。在早期断乳饲粮中添加?5%~8%的乳清粉,可使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33.33%。

(5)应用益生素。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产生各种活性物质预防细菌性腹泻。

(6)应用砷制剂。阿砷酸具有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可以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生长,起到生长促进剂和抗菌剂的作用。

(7)添加油脂。早期断乳猪对短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消化率高。因此,在早期断乳仔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油脂(玉米油、豆油),可提高断乳后3~4周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2.3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加入少量抗生素,对预防仔猪早期断乳后腹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杆菌肽、竹桃霉素、潮霉素B(具有驱虫作用)等。抗生素的用量为体重5~15kg的仔猪,每吨饲料中一般添加抗生素40~50g。?

2.4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

(1)断乳后转群前1周要对圈舍内外彻底清理。具体做法是:冲洗→干燥→消毒→干燥→消毒。在转猪前12h内将干净的垫料搬入猪舍。保持规定温度。门口始终有生石灰和消毒液。

(2)猪舍圈栏要每周彻底消毒1次。及时清粪,不得有污水、积粪,保持猪床面干燥。

(3)饲料槽内不得有污物,始终有清洁饮水。?

3治疗

治疗早期断乳仔猪腹泻的药物很多,除常用的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痢菌净外,近年来新生产的喹诺酮类药物及中药制剂中也有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几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乳清粉 母猪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