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繁殖性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分类
1.1 临床表现特征
造成猪繁殖性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营养缺乏及中毒、环境应激因素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特征为不育、不孕、流产、胎儿畸形、产仔不足、产出弱仔、死胎、木乃伊胎、僵猪等。
1.2 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分类
根据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后天性环境因素对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影响程度和性质,通常可分为永久性的不育、暂时性的不育和低繁殖力三类。
2 猪繁殖性能障碍的防制对策
2.1 遗传因素造成猪繁殖性能障碍的防制措施
一是要坚决淘汰种猪;二是不能将有遗传疾患的猪留作种用。严禁近亲繁殖,以杜绝畸形和幼稚病的出现。
2.2 疾病造成猪繁殖性能障碍的防制措施
2.2.1 严格控制种猪来源、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加强卫生消毒和灭鼠、灭蚊蝇等措施,以防外疫传入。对有生殖器官疾病的种猪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经治疗不愈的予以淘汰。
2.2.2 建立先进的诊断和检测技术系统,及时采取以检疫、诊断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2.2.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地执行免疫操作规程。引进和开展研制适宜本地区的单联苗和多联苗相结合的免疫方法以达到有效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
2.2.4 规范定期驱虫制度,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2.2.5 严禁用霉变、有毒的饲料喂猪。
2.3 营养缺乏造成猪繁殖性能障碍的防制措施
2.3.1 喂给全价饲料,严格按照猪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需要量标准进行添加配比。
2.3.2 对于种母猪,既要满足营养需要,又不要喂得过肥,在新产母猪妊娠的头三天应限制饲喂,每天进食量为1.5千克,消化能保证达到13兆焦/千克。妊娠期间总增重不少于50千克,能量进食要适当控制;泌乳期适当增加营养,以保证母猪具有较高的繁殖力。
2.3.3 对于种公猪,矿物质元素铜、锌、锰、硒等和VA、VE必须满足需要,并要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还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保持旺盛的性欲。
2.4 热应激造成猪繁殖性能障碍的防制措施
2.4.1 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平,以缓解热应激。
2.4.2 供给充足的饮水,增设喷雾滴淋系统,给猪体喷淋和屋顶洒水,加强通风降温措施。
2.4.3 加强饲养管理,在早、晚气温低时喂猪,调节饲养密度,以增加其采食量,维持正常繁殖水平。
2.4.4 采取人工授精,以避免由于热应激造成精液品质下降而对受胎率的影响。
3 对集约化猪场危害严重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防制
近年来,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母猪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发病率较高。有时为混合感染,有时发病不典型,给我国养猪场造成了巨大损失,下面总结介绍如下。
3.1 繁殖障碍型猪瘟
3.1.1 诊断。依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据实验室诊断:采血用间接ELISA检查猪瘟强毒抗体,必要时采取扁桃体、咽淋巴结或脾脏,用荧光抗体确定病毒,或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现场诊断要点: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弱仔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急促、震颤。病死乳猪、仔猪脾脏出血性梗死,有时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脏表面、左心耳、膀胱黏膜及喉头有出血点。
3.1.2 防制
3.1.2.1 控制:大剂量猪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每头猪肌注的参考剂量为4~8头份),同时配合带猪消毒,走道等用2%氢氧化钠(火碱)消毒。
3.1.2.2 预防:一般小猪猪瘟免疫剂量为2头份,大猪可用到4头份。疫苗免疫后,可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常用间接血凝(1HA)试验检测免疫抗体,抗体效价为1∶16以上有保护作用,低于1∶16者应补注疫苗。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后备种猪选留作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1次;配种前半个月免疫接种1次。应根据本场种母猪、仔猪猪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以及是否来自疫区选用以下免疫程序:种母猪于产后断奶或空怀时期免疫接种1次。非疫区、未受威胁地区仔猪于20~25日龄、50~6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在疫区或受威胁地区仔猪乳前免疫(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免疫后两小时可哺乳;到50~60日龄时,再强化免疫1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3/2009-06-2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