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牛病防治

牛巴贝斯虫病的调查




    2.2.4 发病季节和带虫情况 据2000~2002年36例发病牛的调查,该病流行于5~9月份,7~8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各月份肉用牛和耕牛发病数和发病比例见表2。

    表2 试验点牛发病的季节性

    月份(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病牛数(头) 0 0 0 0 2 8 12 10 4 0 0 0

    占总病牛比例(%) 0 0 0 0 5.6 22.22 33.33 28.35 11.20 0 0 0

    对正常牛群中的500头肉用牛、500头耕牛进行了血涂片检查,查出10头带虫牛,占总检牛数的1%。

    2.3 蜱的种类和牛体寄生情况

    经过鉴定,寄生牛体蜱主要是微小牛蜱。对其中200头肉用牛和350头耕牛的微小牛蜱寄生情况做了专门统计,其中肉用牛25头被寄生,寄生率为12.5%,寄生强度为11~108只/头,而耕牛有311头被寄生,寄生率为88.08%,寄生强度为55~1230只/头。同时微小牛蜱在牛体内不同部位寄生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乳房部占48.1%,后肢内侧为21.04%,颈部19.22%,前肢内侧为9.14%,其他部位仅占2.51%,这表明微小牛蜱对寄生宿主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2.4 微小牛蜱的季节性消长

    微小牛蜱最早于3月底出现,4月中旬后微小牛蜱逐渐增多,5月中旬后数目急剧增加,6~8月微小牛蜱达到高峰期,9月中旬后微小牛蜱大幅度减少,12月初消失。成蜱、若蜱4月上旬到11月下旬在牛体大量出现,幼蜱6~10月份在牛体出现。

    3 讨论

    3.1 肉用牛和耕牛的发病与蜱活动的关系

    硬蜱是巴贝斯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尤其微小牛蜱是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虽然也发现了长角血蜱,但国内外还没有研究表明它也可以传播牛双芽巴贝斯虫病。通过调查表明,微小牛蜱在牛体寄生高峰期是6~8月份,而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发生高峰期为7~8月份,很显然,微小牛蜱的活动与耕牛发病的季节性密切有关。同时微小牛蜱在不同牛体表寄生的情况也有别,从而导致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黄牛的微小牛蜱寄生率(88.98%)和寄生强度(30~1320只/头)明显高于肉用牛。

    3.2 微小牛蜱寄生的选择性

    陈天铎(1991)报道镰形扇头蜱仅寄生于水牛,而同群黄牛则仅有微小牛蜱寄生。吕文顺(1963)、刘忠灵(1988)对璃眼蜱、扇头蜱和革蜱的寄生部位曾做过详细报道,该研究同样发现微小牛蜱较多集中寄生于黄牛的乳房、后肢内侧和颈部位。则该次调查表明了微小牛蜱对不同宿主或同一宿主的不同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该次调查唐河县大河屯乡的放牧区发现,牧地多有大小不等的水塘,雨季易形成内涝,易造成寄生虫病的感染。另外冬季舍饲所用牧草也有一部分来自放牧地,感染虫卵或幼虫的机会增加,因此今后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划区轮牧,定期驱虫灭蜱,以减少寄生虫感染,尤其是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机会和减轻双芽巴贝斯虫对牛只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牛 黄牛 斑点 综合防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