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缩兔群,选育提高
对现有规模较大的兔群进行适当压缩,可以降低饲料、饲养成本,提高效益。
压缩兔群要与兔群选育提高相结合,对屡配不孕,产仔数连续3窝低于5只,分娩前不拉毛,泌乳力低,母性不好,患乳房炎,空怀体重低于3.5公斤,被毛质量差或年龄高于3年的母兔进行淘汰。对被毛质量差或体重低于3.75公斤的种公兔进行淘汰。种兔质量较差(被毛差,成年体重较,小)的群体最好下决心进行大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
当前由于种兔价格低,挑选余地大,容易买到体型大、被毛质量优的个体,选择背部毛皮质量的同时,要注意腹部毛的密度和脚毛的丰厚度。除按一般选种常规外,还须注意体质健壮,外型美观,并突出"短平密细美牢"的特点,关键要注意绒毛的丰厚度和平整度。
二、找准时机,更换种兔
当前市场对被毛较长的獭兔皮十分青睐。由于前几年我国相继从德国、法国引进被毛较长的种兔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目前我国大部分场户饲养的兔种均或多或少含有这两种血缘,其生产的獭兔皮被毛长度均超过1.8厘米。因此广大养殖户不必为自己生产的獭兔皮被毛不够长度而担心,而应对自己群体中被毛长度短的个体趁目前种兔价低时进行更换。
三、优质原料,合理配料
配制价格低、适口性好并且符合獭兔营养需要的饲料,是获得优质兔皮的基础,也是取得高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应根据本地区饲料资源、营养特点、价格,按照獭兔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自行配制符合本场、本地区的饲料配方。粉状饲料喂兔饲料利用率低、易抛撒,以采用颗粒饲料为宜。
不考虑本地区饲料特点,干篇一律使用同一配方,或沿用传统的饲养方法有啥喂啥,或一味追求生长速度,配制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其结果是生产的兔皮质量差,或饲养成本高,兔群不稳定,发病率持续高,最终导致养兔经济效益降低。
滥用饲料添加剂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使用种类多,包含了效果尚未在养兔中证实的添加剂,有些则添加了相互拮抗的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等,造成獭兔消化道疾病发生。
四、前高后低,降低成本
科学饲养的内容很多,这里主要谈谈獭兔饲养模式。理论和实践均表明:獭兔饲养采取"营养水平前高后低"的方式既可获得优质兔皮,又可降低饲料成本。
合格商品獭兔不仅要有一定的体重和皮张面积,而且要求皮张质量要过关。皮张质量主要指被毛的密度和皮板的成熟度。如果仅考虑体重和皮张面积,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般3.5~4月龄即可达到一级皮的面积,但皮张厚度、韧性和强度不足,生产的皮张价值低。采用营养水平前高后低饲养模式,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而且生产的皮张质量好,同时生产的兔肉脂肪含量低。
营养水平前高后低饲养模式具体如下:
断奶到3月龄,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为17%~18%,消化能为11.3~11.72兆焦/公斤,目的是充分利用獭兔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发挥其生长的遗传潜力。据笔者试验,采用高能量、高蛋白饲料喂兔,獭兔3月龄体重平均可达2.5公斤。
4月龄之后适当控制,一般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降低能量、蛋白质水平,如粗蛋白达16%,消化能为10.46兆焦/公斤。二是控制饲喂量,较前期降低10%~20%,而饲料配方与前期相同。据笔者试验,采用以上方法,5月龄獭兔的平均体重可达3.0公斤,而且皮张质量好。
对于饲养水平较低的兔群,在屠宰前进行短期肥育饲养,不仅可迅速增膘,而且有利于提高皮张质量。
五、识别兔皮,及时宰杀
对皮毛质量达到要求的獭兔及时进行宰杀取皮,可以减少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收入。
目前大多数养兔户、场是等待皮商上门来收购、宰杀,如果皮商不能及时收购,兔群中的合格兔饲养期延长,饲料消耗增加,养殖户的利润降低。为此,建议养兔户要掌握识别兔皮合格与否、宰杀取皮和贮存等技能,与皮商进行真诚的沟通,对兔群中合格兔皮进行及时宰杀、取皮。这样既可减少皮商宰杀之劳,又可提高养殖户的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tu/9/2009-06-24/3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