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美国就有十几万个蚯蚓养殖场,欧美国家主要利用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蚯蚓产品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殖蚯蚓,90年代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并利用蚯蚓生产出纯地龙粉、溶栓胶囊、高效活性蚓激酶、超氧化物蚓激酶(SOD)、胶原蛋白、抗菌肽等产品。国外还用其制出蚯蚓饼干、蚯蚓罐头、蚯蚓菜肴等。蚯蚓粪的利用也非常广泛,现已用其开发出花卉专用肥、草坪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绿色蔬菜肥以及畜禽、鱼的饲料等。总之,蚯蚓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渡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生活习性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15~25℃,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7℃。以上温度均指的是基料温度,如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而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处理基料一般有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虽然,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会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会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效益。
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放养前的准备
养殖方式试验证明,露天堆肥养殖效果比较好。此法成本低,无论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养殖,都比较适合,只要是有基料、有水就可养殖。
选择基料经过发酵的牛粪、猪粪、马粪均可以,最好是牛粪,因其碳氮比约为26∶1,最适合蚯蚓的口味,而且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特殊气体。利用猪粪、鸡粪等要适量添加碳素饲料,如农作物秸秆、杂草等。
准备饲养床可利用一切空闲地,把经过发酵的基料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的饲养床。另外,蚯蚓的生长速度与基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基料相同,但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2倍。所以,要保持基料碎细状态,避免基料有大团块,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放养和管理
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3000~5000条,即每平方米0.5千克左右。
投喂基料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基料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基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基料采用均匀投喂法,一般夏季每10天左右投喂1次,厚度3~4厘米,春秋季也是10天左右投喂1次,厚度5~6厘米。如果以培育大蚯蚓为主,则必须采用堆块法投喂,厚度为10厘米左右,投喂时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目的是将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时采收。
基料保湿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基料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基料保湿一般采用喷水法,夏季最好早、晚各1次,这样做除能保湿外,还能降低基料温度,利于蚯蚓生长。春秋两季1~2天喷水1次,以保湿为主。当基料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就要采取保温措施,一般要有15厘米左右的基料,上面再加盖塑料布,从而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qiuyin/2011-05-11/38937.html